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国宝极文物现身,李白《爱酒帖》引起众议

国宝极文物现身,李白《爱酒帖》引起众议
2024-04-23 18:19:42 来源:搜狐

编者按:北京芥子园画院院长常福先生关于李白《爱酒帖》的文章,内容涉及李白书法和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流传问题,做一个个人解读;李白《爱酒帖》,从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意义上说是有重大意义的,无疑是值得专家们探讨研究的;现今世界百年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崛起的时代,更需要中国文化引领。特别文章内二个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一·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问题,李白说:我喝不了一斗酒,那是一部分人传说的。这证明李白不是酒后生情诗意大发,更不是醉酒诗百篇。二·关于刘光旸(号雨若)对中国书法供献的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中国书法名人墨迹流传后世,他所镌刻的碑版是很重要的,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李白,唐代诗人,世人谓之诗仙,家喻户晓,他的诗句流传百世,中国乃至世界名声之广,从幼儿到老人咏诵他的诗句朗朗上口,从古到今传颂着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然而李白这样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书法墨迹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流传甚少,极为罕见。李白书法墨迹是什么样呢?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如何流传至今的呢?今天笔者给您一个答案。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帖》多年来真假存疑,专家说法不一,已故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在他的访谈录中有明确说法,先生说“《上阳帖》书写的不好,所用工具不对,不是唐人的东西”。(引用徐邦达访谈录),据此原因,笔者想通过此文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李白书法墨迹是什么样,李白斗酒诗百篇是怎么流传至今的。一家之言,讹误之处恭请匡正。

笔者是北京芥子园画院院长,画院早年收藏有一幅李白书法。经多年鉴赏研究之见解,今以物证和史证来证明中华民族伟大诗人李白的书法真面貌和李白斗洒诗百篇的重大文化议题。画院所藏的落款太白的书法墨迹,正文后有明代宋克、陈璧、沈度、王铎的抜文,另有刘雨若“宛陵刘氏翰香馆摹勒上石”款识。笔者识得是旧作,根据纸张、墨迹认为是明末清初作品为摹本。

中央美院艺术史系教授汤池先生鉴定,也认为是摹本,先生说故宫博物院藏的《上阳帖>》真假存疑,除此之外没有见过李白书法,凭此墨迹无法断定是否李白墨迹。但先生依据后面抜文和宛陵刘氏翰香馆摹勒上石的题识认为,此墨迹曾被宛陵刘氏翰香馆刘雨若(刘光旸)摹勒上石,该墨迹是不是刘雨若依据李白原作所做的摹本碑稿呢?也不敢肯定。汤先生说:如果找到宛陵刘氏翰香馆刘雨若所刻的碑版或拓片或碑版,就可证明此墨迹和李白斗酒诗百篇是怎样流传千古的。那就解开了千古之谜,也是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大贡献。

后又经故宫博物院两位朋友鉴赏,也认为李白书法未曾见过,故宫博物院所藏《上阳帖》真假存疑,《上阳帖》与此墨迹对比大相径庭。不能断定是否李白墨迹。他们也认为如果能证明李白书法什么样,证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来历,那一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件。

笔者依据汤先生说法多年寻找依据无果,网络查询只有《上阳帖》这唯一的信息。六年前笔者偶在网络上查询,“宛陵刘氏翰香馆”时发现一本旧书,《翰香馆法书选》郭沫若题写书名。1983年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购得此书发现这是刘雨若(刘光旸)摹勒上石刻版的集成本。李白墨迹就在此书中,经比对与画院所藏墨迹完全一致,名为《爱酒帖》,通过《翰香馆法书选》和多方了解得知刘雨若摹勒上石所刻之版现藏于山西晋祠博物馆,笔者和企业家日报两名记者带着疑问探访了晋祠博物馆,博物馆接待我们的是申副馆长,申副馆长得知我们的来意,仔细的介绍了刘雨若摹勒上石所刻三十多块版藏于此馆中,李白《爱酒帖》是其中一块,郭沫若先生还为藏此批刻版之馆专门题写了匾额。

通过这次探馆笔者解开了李白书法和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谜,笔者认为这是一件中国文化史的大事,应该让世人了解。经研究考证笔者认为《爱酒帖》是李白书法真面貌,真实记载了李白斗酒诗百篇佳话的流传。

以下依考证列举证明,【一】依据现存的李白《爱酒帖》从纸张、墨迹看,此物为明末清初时留存至今的刘雨若(刘光旸)摹本。【二】依据【爱酒帖】后的抜文,从明代早期到明末清初流传有序。(见后爱酒帖抜文)【三】按王铎抜文所记【爱酒帖】原作,明末清初时被刘雨若所藏,王铎与刘雨若相识并为友。(见后爱酒帖王铎抜文)【四】依据【爱酒帖】王铎跋文和刘雨若题识及《翰香馆法书选》记。现存于世的【爱酒帖】摹本应为刘雨若亲手摹写。【五】依据《翰香馆法书选》记,刘雨若康熙十六年(1677)摹刻完成的《爱酒帖》刻版,现藏于山西晋祠博物馆。(笔者去山西晋祠博物馆已证实)。【六】依据《翰香馆法书选》记,刘刻(刘雨若)共计木刻版三十六块(含《爱酒帖》),清代中叶卒归太原张氏,珍藏笥匣(笥匣:竹片编制的箱子),秘不示人。1952年秋张氏族人张联陞慨将世代珍藏的《翰香馆法书》刻版三十六块,捐赠晋祠文物保管所(现晋祠博物馆)珍存。【七】依据《翰香馆法书选》记,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到晋祠博物馆并参观晋祠文物时,对于《翰香馆法书》刻版,细心鉴赏,认为是祖国书法艺术中珍贵的遗产。后特请北京名工苏庚新精拓成帙,继请郭老鉴定题签,颜曰《翰香馆法书选》。(据此证明,郭沫若1959年曾鉴定过《爱酒帖》刻版)。【八】依据多方记载,明末清初时,刘雨若为当时最著名篆刻家、鉴定家、收藏家,摹刻高手,。据此笔者认为,刘依李白原作摹刻的《爱酒帖》完美保持了李白真迹原貌。(见后刘光旸(刘雨若)简介)。【九】依据王铎跋文、《翰香馆法书选》及历史记载,《爱酒帖》摹本早于刘雨若完成《翰香馆法书选》全套刻版二十八年。王铎跋文己丑年九月(1649)永历三年、顺治六年,三年后王铎去世。刘雨若完成《翰香馆法书选》刻版是康熙十六年(1677)。《爱酒帖》摹本至今三百七十五年。

上图:现藏于北京芥子园画院的李白《爱酒帖摹本》

释文:【正文】今(令)白即爱酒酒仙得何须道浊如勿必求道一斗醉神为择者传,太白。(首字《翰香馆法书选》释为‘今’,笔者认为应为‘令’,古文字今令同意。

【宋克抜文】李谪仙未尝以书名于时今观此帖遒劲飘逸而从容于法度之中来者不能及矣,东吴宋克。【陈璧抜文】太白真迹古今罕见今观此书敢不珍重云,华亭陈璧题。【沈度抜文】太白草圣天下绝笔余仕京华得一拜观为题,云间沈度。【王铎抜文】雨若刘君善鉴得李太白书类诗取其神气超然飘飘自如,己丑九月王铎题。【刘雨若题识】宛陵刘氏翰香馆摹勒上石。笔者解读:我是爱酒,人称我酒仙,不知道为什么,说我浊酒勿必求到一斗,称我醉神,这是一些人的传说。笔者认为,通过《爱酒帖》证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在李白在世时已经流传甚广,李白说我喝不了一斗酒,那是一些人传说的。《爱酒帖》充分证明李白‘斗酒诗百篇’流传至今的原由。

浊酒的解释:用米酿造的酒是浑浊的为浊酒,用高粱酿造的酒不浑浊为清酒。

上图:现藏于山西晋祠博物馆刘雨若刻版,《爱酒帖》拓片

上图:《翰香馆法书选》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郭沫若题书名)

上图1—6:《翰香馆法书选》刊载李白《爱酒帖》

古人书法真迹和复制传世的古人书法墨迹是民族文化传承之瑰宝,各个朝代通过真迹的收藏、碑帖、法帖等方式使历代的名人墨迹留传至今。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米芾、苏轼等等。他们的书法辉煌璀璨,丰富多彩。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及清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的《三希堂法帖》,均为内府所藏各代书法家名迹,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国之重器。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深厚、文明之久远、几千年文明史的证物。

上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上阳帖》

《上阳帖》的来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帖》是经宋代流传,曾入北宋宣和内府,清代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被北大收藏 家张伯驹收藏,1958年此帖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张伯驹把《上阳帖》献出后一些专家鉴赏认为是宋代伪作。

下面将本文所涉及人物和名词加以介绍,便于读者了解:

汤池,1933年生,浙江武义人,擅长美术史与美术考古。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央美院艺术史系副主任、图书馆馆长、教授。学术论著有《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2秦汉雕塑》、《中国美术简史》等,论文有《黄河流域的原始彩陶艺术》、《曾候墓漆画初探》、《秦及西汉时期的雕塑艺术》等。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据《新唐书》记载,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之一。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宋克的书法,在明代频响盛名,与当时擅长书法的宋璲、宋广合称三宋,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其墨迹。陈璧,(1368~1398)年间秀才,字文东,号谷昜(阳)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法家,任解州判官。以文学知名,尤善书法,能写篆、隶、真、草四体书,运笔流畅快健,富于绳墨。沈度,(1357-1434),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明松江府(今上海金山)人,永乐时以善书入翰林。由典籍历迁侍讲学士。沈度擅篆、隶、楷、行、馆阁体等书体,是明代书写馆阁体的代表人物。举世闻名的作品,是永乐大钟上的经文。钟上二十三万余字均为沈度所书。抜宋刘松年《登瀛图》和宋刘公麟《归庄图》。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刘光旸,字雨若,生卒年月不详,明代安徽旌德乔亭人,明末清初篆刻家、鉴赏家。刘光旸聪明睿智,对历朝宝器和名贤字画,真赝全能鉴别。顺治(1644~1661),尚书冯谧爱其才,招其进京,令刻《快雪堂法帖》(此为汇刻丛帖,所收法书上自魏锺繇、晋王羲之,下至元赵孟頫,计5卷)。刻石版(今在北京)摹镌精良,进呈顺治帝。帝召见,以王羲之墨迹试其才智,一真一伪.刘光旸立判无讹。又外域进有一炉,炉后有“金炉”二字,帝按其字询问,刘称此物并非金炉。而是某朝某年乳母进献某太子饮乳御器。帝深惊异,赐号“古董”,又御书“特赐清班”4字赐刘,授以鸿胪寺序班之职,给了他很高荣誉。康熙十六年(1677)他又刻毕《翰香馆法书》丛帖,以其书斋“翰香馆”为名,由锺繇、王羲之、董其昌等二十八家的82件作品集成。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翰香馆法书选》,郭沫若为选本题签。

《快雪堂法帖》介绍;《快雪堂法帖》收录有魏钟繇至元代赵孟頫等21位书法家81帖。其中大半由真迹慕出,慕刻者为铁笔名家刘光旸(字雨若),故极为世人所重。

现存石刻版藏于北京北海公园快雪堂,乾隆皇帝命人镶嵌在快雪堂第三进院内两侧游廊墙壁上,现代出版的书法拓本很多本源都出自这里。

古人书画得以流传下来的几种方法:

【一】摹勒上石(刻碑或版),是依照原作再在纸背以朱砂等依样勾勒字的轮廓(称为双勾),然后覆于备刻的石头或木板上,以纸数层叠放于摹纸上,用石均匀砑磨,使双勾朱砂粘于面上,据此而刻。摹勒上石之后书家的原墨迹仍然可以保留下来。

【二】法帖(法书)是用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的文字或图案,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使古人书法流传又是学书法地范本。此法据说可追溯到五代,到唐宋盛行,明清之际汇集前人书法墨迹镌刻法帖持续不断,规模也越来越大。高手所刻之版与原作不差丝毫可完美体现原作精神面貌。历史上著名的法帖有《淳化阁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真赏斋帖》、《停云馆帖》、《余清斋帖》、《墨池堂选帖》、《快雪堂法帖》、《法帖提要》、《翰香馆法书》、《三希堂法帖》等。【三】碑帖,是根据前人凿刻在石壁、碑石上的文字或图案所拓的拓片装裱成卷或册。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四】墨迹(真迹), 是收藏传世下来的作者亲笔书画。最能反映书画家各方面的本真和思想,作者的情感境界跃然纸上。【五】摹本(复制本),指临摹真迹或翻刻的版本。范指书画艺术品的复仿欣赏品或原真继承品。历代摹本制作至今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描摹(双钩填墨法)、临摹(对照原作绘制法)、木版水印、珂罗版印刷等。例如流传至今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顾恺之《洛神赋图》、梁元帝《职贡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著名的书画作品,它们多已暂时被专家们认定为唐、宋时期的摹本。(笔者北京芥子园画院院长常福 编者 李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迈向“四个0”汽车电安全愿景,NESTA首批结果即将发布

2024-04-19 09:19:30迈向“四个0”汽车电安全愿景,NESTA首批结果即将发布

金域医学梁耀铭:科技向善,打开中国医检技术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

2024-04-16 17:10:31金域医学梁耀铭:科技向善,打开中国医检技术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

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即将揭幕,东吉联参展

2024-04-09 17:50:04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即将揭幕,东吉联参展

“极视听·强赋能”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

2024-03-29 14:48:05“极视听·强赋能”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

吉野家x吉尼斯纪录营销“出圈”,品牌年轻化玩6了

2024-03-27 10:50:40吉野家x吉尼斯纪录营销“出圈”,品牌年轻化玩6了

巧用智慧,秀出别样人生——何裕民教授《智慧治癌》交流分享会

2024-03-20 16:27:59巧用智慧,秀出别样人生——何裕民教授《智慧治癌》交流分享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