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让年轻人迷上故事,我要用故事产业创造价值,我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在得到又一个“国级”文化奖项之际,中国故事名家郁林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曾经,郁林兴用一个10年,把上海远郊小镇打造成为全国的故事“高地”,而他也正在用下一个十年培育一片以故事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花圃”。
近日,第三届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典型案例推介活动在江苏靖江举办。大会系列主题活动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等共同主办。会上推介了88家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和文化品牌。在其中18个人物事迹类案例中,郁林兴以《故事名家郁林兴文化兴村促发展》榜上有名,同时也是上海市唯一一例。
郁林兴,中国故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故事名家、中国民间文学最高奖项“山花奖”得主、上海市劳模。从上海西南小镇为起点,郁林兴在故事这条不凡之路上潜心求索了40多年,其个人文学成就走到了中国民间文学的最高平台,同时他也闯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为赛道的乡村振兴之路,反哺家乡的物质文化经济,主持打造了“中国故事村”,并将“枫泾故事模式”提炼为可复制的经验推广向全国各地,建立起多个“故事之乡”。2023年,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将学术界的新鲜力量引入乡村振兴文化产业。
他同时也是枫泾镇历史文化的“开矿人”,自2001年开始,伴随家乡旅游开发的脚步,主持枫泾历史文化底蕴的收集挖掘,前后十年间共主编出版《印象枫泾》系列图书《枫泾史话》、《枫泾名人》等6本。
创作领跑
走出小镇打响“国”字牌
作为金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山故事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蓬勃发展。当时。金山故事是金山文化的“三枝花”之一,拥有了一大批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如毛一昌、张道余、张更生、胡林生、诸连标、韩仁均、吴伦、姚自豪等。而在那一时期,枫泾故事却处于全区的“创作洼地”。
“枫泾是个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故事文化岂可落于人后?”当时在枫泾镇广播站工作的郁林兴已经把兴趣投向了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写东西,试着把见闻趣事变作可播讲的故事。
2000年是枫泾新故事出发的“元年”。这一年,枫泾镇文体中心成立,郁林兴在上任中心主任的第一个月就立起一个目标:用10年,把故事打造成枫泾文化品牌。2005年,吕巷故事名家毛一昌退休不久就被郁林兴“挖”到枫泾。2006年,在枫泾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毛一昌工作室成立,从此枫泾故事有了一名“老法师”,而郁林兴成了毛一昌的第一名弟子,也成了枫泾故事“第二代”中的领军人物。传道授业,教学相长,在枫泾文化氛围的滋养下,毛、郁师徒二人先后问鼎了中国民间文学最高奖项“山花奖”。郁林兴先后发表作品三百多篇(部),逾300万字。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0多次,编著图书等20多部。
同时,在毛、郁二人主持之下,枫泾镇吸引各路人才汇流,成为了故事文化的一块“高地”。2011年,枫泾镇被中国民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故事基地”。2014年,枫泾镇凭借故事荣获2014-2016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至今已连续四届获评此殊荣。
退伍军人、“小巷总理”金颂军、外来务工人员高国俊等“第三代”作者形成了6-7人的稳定群体,在枫泾镇不定期举行的故事沙龙活动中快速成长,也开始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
2016年出任《民间文学》杂志负责终审的副主编;2018年,郁林兴出任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分工负责全国故事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推进和中国故事之乡、各类故事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在2020年之前,他全年1/3时间“一直在路上”,奔赴全国各地指导协调不同的故事活动和基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他参照枫泾经验,全国建立起多个“故事之乡”和“故事基地”。
产业主导
挖掘故事村“核心竞争力”
2016年,正处于乡村振兴形态塑造阶段的新义村,找到了故事这个竞争力内核。那一年,在郁林兴牵头组织下,枫泾故事创作骨干人员投入十二分精力,对新义村民间文学素材作了普查、挖掘、搜集、整理和创作,集结出版了《白果树下金鸡啼》一书。就是那一年,新义村被中国故事委员会授予“中国故事村”称号,为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争取到了中国故事委员会的活动“大本营”。2020年,中国故事届的顶流作者来到新义村采风三天,创作出了一本新故事集《故事村里的故事》。故事产业的培育兴盛,为新义村乡村振兴增色不少。
2023年4月刚刚完工的故事氛围提升工程,在原本的故事基地、故事大道、故事长廊这些文化符号和文化场景之外,又设置了32个故事候车亭和故事角等设施,与原有点位串联,为故事村构建起50个故事网点。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点位上都配上了醒目的插图和二维码,让故事可看可听。
此外,在点位设施上还有一幅地图,标记出这个点位在村域中的位置。如此一来,整个新义村就像个公园景区,适合骑着单车或者散步,眼前是流动的风景,而耳边是故事的陪伴。随着故事创作的持续,这些景点的故事也会定期更换,常听常新。可以说,这次的提升工程是真正意义的“注入灵魂”。如同在村域内安上了一座座“故事基站”,把被动接受探访,变成主动传播故事,把村域打造成所有人共同享受故事快乐的“嘉年华”。
双向奔赴
故事为桥连通高校与乡村
从小镇走出的中国故事名家登上大学讲台传授经验,来自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在“国字级”园区平台完成社会实践。9月1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副主任郁林兴,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向前手中接过了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一场持续了10多年的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由此将进入2.0版本。
枫泾故事的蓬勃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子。2010年前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向郁林兴发出邀请,一方面是请他为学生们讲讲文化产业打造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故事基地”也成为了该校学生的校外培训基地。每一年,临近毕业的学生来到枫泾参与社会实践,而郁林兴每年也会亲手带5-6名学生,指导他们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近几年,他受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邀请,以校外导师的身份,参与本科学生的论文答辩。
走出小镇,站在更高的理论平台上,也刺激着郁林兴的思考。“枫泾模式”开始向全国输出。2018年开始,郁林兴奔赴全国各地指导协调不同的故事活动和基地的建设;参照枫泾经验,全国建立起多个“故事之乡”和“故事基地”。越来越成熟的故事产业化模式,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含金量”。2022年6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6名学生在郁林兴的指导下参与了枫泾镇新义村打造“中国故事村”的项目,由此也完成了他们的论文基础框架。同时,因为新鲜血液的注入,“中国故事村”以“互联网+实景路线”的游览模式,为民间故事的年轻化和持续产业化打下了“地基”。
而作为首任金山区民协主席,郁林兴最近又将“双向奔赴”的交流模式“移植”到了与毗邻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交流合作中。目前,金山民协已经与浙江省桐乡、临安两地民间文艺家协会签约结成友好合作关系。“金山故事”已经在桐乡开课,桐乡的民间文艺家们也来到金山采风。同时,金山在农民画、非遗项目方面与临安有着诸多可交流经验,临安也正在消化吸收“枫泾模式”打造中国故事基地。
千挑万选
培育本土创作“新力量”
日前,“我们的好故事”金山新故事大赛落下帷幕,作为参赛“大户”,枫泾镇在这次比赛中斩获了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以及5个入围奖,占总奖项的四分之一。相比于往年,这次比赛的“收成”并不特别出挑,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故事名家、枫泾故事“掌门人”郁林兴却颇受鼓舞:“虽然这次得奖的作者老中青三代都有,但青年新作者成为主力,这是非常让人欣喜的。从今年4月至今,经过大半年的培训,我们从全镇挑选出有实力的‘苗子’重点培训,青年故事作者开始展露锋芒,枫泾的故事人才梯队铺实了最关键的一块‘板’。”
与其他传统文艺在传承中都会遇到的瓶颈相似,故事创作也面临着队伍老化、后起之秀不足的问题。为了建立人才培养池,搭建人才梯队,郁林兴在整个枫泾镇层面撒开了一张大网,“双眼放光”地到处搜寻具有文学基础的年轻人,机关企事业单位“萌新”、青年歌手、蛋糕店的店长,不拘一格地被他收入囊中。4月开始,一个由郁林兴亲自授课的青年故事作者创作训练营开始运作。每个月,他都会从百忙中挤出时间来给这些年轻人上半天课,从理论讲到实操,从故事核的收集到故事语言的打磨。在月复一月的打磨中,不少年轻人的才华沉淀了下来,拿出了有模有样的作品。此后,他们也被郁林兴“拎”了出来,归入了训练营高阶班,成为了“第四代”传人里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枫泾其他几支故事人才队伍也正在加速“新陈代谢”。近年来,所有枫泾新故事,是枫泾人写的,也是枫泾人讲的。每年暑假,枫泾的少儿故事讲演培训班都是需要“秒杀”的稀缺资源。这一培训在枫泾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少儿培训是枫泾故事赢在“地基”的秘诀,历年来枫泾故事人才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不断,持续激发着枫泾孩子对于故事的热爱。其中的优秀学员会在成年后转入成人组别比赛,成为枫泾镇故事讲演团队的有生力量。
可以说,枫泾镇的故事文化传承体系正在逐渐清晰。从少儿到成人,从普通话到方言,从社区到农村,从讲演到创作,仿佛一张树形发展图,为不同基础条件的故事爱好者制定了不同的学习提升路径。 (撰稿:范黎平)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