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出产南美白虾,到新疆出产三文鱼,让陆养海鲜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日前记者从安徽海璟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在其安徽宿州养殖基地,全程无抗生素添加的名贵海鲜品种——珍珠龙胆石斑鱼第二批规模化产出。今年上半年,海璟水产共销售珍珠龙胆石斑成鱼100吨左右,产品销往杭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
一位来自杭州的水产批发商告诉记者说:陆养海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一点也不输于近海养殖的产品,由于工厂对水质的高标准控制,陆养海鲜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
海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海水污染话题也一直存在。养殖出让消费者更放心的产品,这也是陆地养海鲜的先行者的创业初衷。
所谓的陆养海鲜,是指在内陆进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海洋产品。要实现真正的陆养海鲜,不仅要将淡水变海水,还要解决水质优化问题,如水质富营养化、水体滋生病虫、排泄物等。
海鲜陆养的核心技术就是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安徽海璟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晓东介绍:“用水过滤和再循环系统代谢养殖用水,代替海洋或湖泊中的自然水流及菌体平衡,保持水质的安全洁净与品质可控,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循环水养殖。”
在海璟水产安徽宿州基地,所有的养殖在全封闭的工厂厂房中进行,一期项目占地40000平米,公司通过RAS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及诸多环境工程、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设备技术,将淡水变成海水,再模拟深海海洋生态环境,来进行工厂化、智能化的海水产品养殖。
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无地域和环境限制,避免了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危害;二是可以节水节地,水体循环使用,比传统养殖节约95%,同时实现了养殖用水的零排放,对周围环境零污染;三是养殖全流程中零抗生素、零药物投入,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海璟的产品也因此取得国家权威机构颁发的无抗生素认证;四是实现高密度养殖,陆地工厂化养殖海水鱼的养殖密度大大高于传统养殖,可达35-40公斤每立方米,密度高的甚至可以达到60-80公斤每立方米。
也正是有如此多的优势,加之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不仅成为水产行业企业的关注焦点,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下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中提到,未来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等设施渔业,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推进工厂化养殖设施建设和装备智能化升级。到2030年,国内计划建设完成152个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场。
过度捕捞与海洋污染,使得海洋水域荒漠化;近海水域开发过度,可利用资源已临近警戒线,无拓展空间;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损,难以可持续性发展。以上三大危机制约全球水产行业的发展。2023年,我国水产品需求将达8523万吨,供给为6600万吨,供需缺口高达达22.3%。
陆养海鲜只要真正实现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再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市场潜力巨大。“海鲜陆养是将来水产养殖的一个大发展方向。”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廖永岩认为,只有农业工业化了,养殖的效益才能够提高,养殖的(风险)可控性才能够提高。
在8月举行的第17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上,一位业内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放大,以及国内环保政策的日渐趋紧,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将成为水产行业未来的一大风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