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功夫,其实就是时间
3月31日,云南白药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这是王明辉在云南白药任职董事长期间的最后一份年报。
成绩不差,看两个关键指标就能看懂大局。
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364.88亿元,同比净增1.14 亿元;归母净利润 30.01亿元,同比上升1.96 亿元,增幅7%——其中四季度单季同比增96.46%。
但凡对2022年经济形势稍有认识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些数字的分量。别说赚钱:
不亏损裁员就是好企业。
财哥仔细看了看这份期末小作文,能够感受到一个画面:白药顶着巨石往山顶上奔跑,不但要保持优势赛道的速度,还要开辟更多登顶的路径。曾经的一个趔趄让它偏离过几步,但正在重回正轨。
大概有几个结论:
一是能打的依然能打。云南白药气雾剂、创可贴、牙膏等业务龙头地位仍然稳固,气雾剂收入贡献超过15亿元,增长20%;健康品60亿,牙膏市占率24.4%,医药公司232亿。除了它们,还有包括养元青、清热解毒类、妇科类和儿童类多类单品细分市场继续保持第一。
二、医药公司和牙膏净利润下降了一丢丢,其中应收账款90个亿,同比增加了约20亿,说明公司回款难度不小,但好在大部分应该都是对公立医院的应收款,回款周期长是长了点,但客户赖账的几率也不高。
三、资产减值与计提总体正常,炒股的问题处理正在进入尾声。财哥跟朋友说,这就像一个常年戴小红花的优秀学生,突然犯了一次错,就开始被老师、家长、社会教育:
但它还是个尖子生啊。
四、第二增长曲线的新业务,比如口腔护理、医美、新零售发展正在提速,白药吹过的牛逼在逐步实现。这三块也是今年会重点培育的单元。
五、以新总裁董明为代表的新团队正在逐步向白药注入新的基因:
120岁的老中医,要变成钢铁侠了。
分析一家长期主义的企业,不必过于纠结某一年的财务数据起伏,而是要看看它内部正在发生的事。
有投资者算了笔账:如果你在1996年买500股云南白药,只需要花3825元,加上这几十年的送股,如果一路持有,到现在你手上大约有4647股。若按2022年云南白药最高股价163.28元算,4647股的市场价是758762元:
增值近200倍。
这还不算分红,如果从1993年上市算起,云南白药给投资者带来大约:
650倍的回报。
巴菲特也经常挨套,但他持有的华盛顿邮报,34年涨了128倍。
《一代宗师》里说:武术为什么叫功夫?功夫其实就是时间。
人们偏爱阴谋论,比如马云回国、碧桂园大小姐与总裁权斗,还有白药的新老交接。
前段时间,马云回国引发热论,除了赞扬这是民营企业家信心恢复的一剂强心针,还探讨了第二天阿里的组织架构大调整。诛心论者认为,张勇的权力被收缩了,这真的是为了让组织变敏捷,还是内部的博弈?
类似的论调也被施加给王明辉、王锦辞职后的白药身上。其实只要看看年报里白药高管团队的情况,大致就明白了:
首先是王明辉、王锦离开后,更年轻、从互联网大厂跨界而来的董明、赵英明接棒,CFO和董秘也分别由46岁的马加和39岁的钱映辉接任。
其次是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省医药公司四大事业部领头人,除了54岁的尹品耀,秦皖民和杨勇今年都年满六十,虽然混改后的云南白药经营层已经不存在跟所有国企领导一样的“年龄红线”、“到站下车”的问题,但是云南白药的经管理层年轻化和人才梯队的培养显然也得提到日程上来了。
白药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之前,包括四个事业部老总,都是二十多年在市场里历练出来的,有办法、有干劲,业务上能一竿子插到底,也喜欢琢磨问题,只不过现在融入了更多互联网的色彩和做事的方式,应该叫:
在传承中创新。
也许是巧合,华为也在3月27日、28日进行了董事会换届选举,孟晚舟首次正式当值。她的话也能放在白药身上。她说,华为是体制的接班、制度的接班,从来都不是个人接班,而是集体领导。华为不把公司命运系于个人身上,而是“一张蓝图画到底”。
借用《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何伊凡评价阿里架构调整那句话,用宫斗思维来为如此庞大公司的重大动作贴标签:
显得幼稚。
王明辉是商业长期主义的践行者,董明也是1万小时定律的信奉者。
两人的思维一脉相承。
在2015年哈佛商业评论的那次访谈中,王明辉明确说到,医药企业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进行产业提升的时期,转型是远远不够的,而是:
需要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白药需要考虑的是未来“医”和“疗”怎样结合,需要把整个产品群转换过来。
董明现在所行之事也正是把蓝图画到底。在去年接受央广网专访时他就说,一百年前云南白药以药品粉末去守护健康,而在以技术为主导的时代,对用户的服务和守护也要有变化。核心是提供一份:
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年报里,作为白药生产经营的核心底座,四大事业部发展目标的提法都有这个体现。比如药品,要探索医疗器械家庭化使用场景;健康品,以用户为中心探索新消费场景;中药资源,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省医药公司,提供优质的现代医药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
董明强调,做任何产品都要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要让这个产品在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价值。
从董明为数不多的对外接受访谈看,要实现这一点,他必须全力打破公司内部存在的壁垒,从思维到产品设计,都要全公司一盘棋。
比如他曾以白药牙膏为例,来解释如何解决市场同质化竞争问题,就是把牙膏从以前的口腔清洁产品,变成口腔护理产品,为此白药还策划了一套综合的口腔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实现力出一孔,也让白药牙膏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下一步,即便把某类产品的客户,从事业部上升到集团,也并不让人奇怪,实现他所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句话,把现在的客户池内涵和外延都做大,把白药变成一个高速运转的有机系统:
该打通的彻底打通。
在这个逻辑之下,白药需要一次团队重构,董明也将自己定位为管理团队板块里面的一块拼图。
和习武一样,做企业通常也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白药早已到达最后一个阶段,作为一家有巨大声望的公众公司,所有的变革都是董事会集体的决策,不存在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
从以狼性文化著称的华为过来,董明希望把这家企业的水温,烧得更烫一些。
到白药两年来,他一直在推动白药的年轻化、活力化、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然后给企业带来长期价值。
白药的朋友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
据财哥了解,白药不但从内部提拔年轻人,还从乙方公司安永、毕马威、蓝标等知名企业,招揽进不少很有活力和想法的人进来。
云南白药2022年社会责任暨ESG报告也显示,公司共有员工8781人,40岁以下的员工有7022人,占比近80%,其中30岁以下的有2838人。
董明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他的判断是中国药企在全球市场话语权还相对弱势,但二十年后世界十大药企里一定会有中国企业。
年报里也展示了这种雄心。在区域战略职能中心的布局上,昆明作为集团总部、生产制造基地及中药研发中心所在地;云南白药国际运营中心、研发中心则放在上海,更有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及项目资源;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作为研发及科研转化平台,吸引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加入。
年轻员工很喜欢现在的白药,越来越有互联网公司的感觉。比如讨论PPT可以边吃汉堡边交流,可以为了某个小细节充分争论。
他们能明显感受到,公司正在朝扁平化、年轻化走。
在健康品事业部一次关于养元青包装的讨论会上,一个学设计的小伙伴觉得,包装还可以更潮更好看:
国风就不能潮吗?它就一定是对的吗?
参与这次会议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觉得这些小伙伴都好有想法。白药曾经也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一些联名款的国潮风产品比如牙膏,就卖得特别好。
赵英明也让小伙伴们耳目一新。另一位朋友第一次见到还未入职的赵英明,是在今年1月31日的内部培训会上。和三年前那次不同,赵英明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从数量时代到质量时代》。朋友听下来就一个感觉:
所有的信手拈来,都是厚积薄发。
她说,赵英明在台上将零售消费发展趋势娓娓道来,全是干货,讲的东西也很潮,举例都是茶颜悦色和很多她这个年轻人都不知道的饮品。董明随后也上台作了总结,评价赵英明对自己所热爱的行业有如此沉浸式、持续性探索的好奇心和洞察力,值得白药学习。
这就是现在的白药内部氛围,没有“阴谋论”,反而是大家都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了,个人在成长,企业也在成长,多位白药的朋友告诉财哥。
他们喜欢董明,平易近人,很有大将之风,有涵养,
财哥也看了几个董明的视频,他的确沉稳干练,说话不急不躁、条理清晰。
王明辉也同样令大家尊敬,很有战略眼光和做事风格直接,是一名纯粹的企业家,是一致的评价。他与董明不同,他在1999年接过的云南白药与2023年的云南白药也不是同一个企业,一路走来,他要突破那么多藩篱,把白药从一家云南省内排第三的中小型制药企业变成中国中医药行业的领头羊,在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和团队搭建上为后来者扫清了诸多障碍。
从王明辉到董明,白药的执行力一直都很强。
当人们都在恐慌因为chatGPT而失业的时候,白药早就开始自己干掉自己,不干体力活,全是科技与狠活。
今年3月上旬,吴晓波带着一群中小企业走进了白药,参观了白药博物馆、科技馆和牙膏生产车间。
吴老师惊叹于白药的高度智能化,年产量约4亿支、年销售额60亿元的白药牙膏,整条生产线:
只需要50人。
如果按人均计算,人均年产800万支,人均营收高达1.2亿元。厂长告诉吴晓波,在绝大部分工序实现无人化操作后,目前制膏环节还有添料和维护清理的工人,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上后:
还能省几个人。
走完一圈,吴老师觉得,除了工厂端的数字化能力、产品端的创新能力,白药能为企业家们所借鉴的,还有“懂得开枝散叶”的能力。
所谓开枝散叶,是打破以往线性的增长思维,保持树状创新型增长。如果白药这121年来只坚持那一瓶跌打损伤药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也不超过20年。即便把白药从1992年开始打破铁饭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变成一家真正的企业算起,至今也有31年。
财哥忘记哪本书上讲过,组织进化跟生物进化的原理几乎一样,环境巨变或危机都是组织的转化器与加速器,to be or not to be。按吴晓波在白药博物馆参观时讲的话说就是:
所有品牌都是九死一生。
做企业就是这样,没有身后身,只有眼前路。
所以,你要不要多点耐心,给白药加个钟?
此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云南白药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暨ESG报告、央广网、界面新闻、吴晓波频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