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近年来热门的研究领域,甚至可以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中科院研究员已经在研发碳负排技术,含氮废水可以变成蛋白粉,未来空间站中航天员的尿液也有望实现循环利用,变成每天摄入的食物。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东已经研发出了新技术,可将一种有机废弃物经沼气发酵后的含氮废水变成蛋白粉,关于沼液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已经发表在了Appl Biochem Biotechnol、Poultry Science、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期刊上,同时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与植物源蛋白相比,该技术生产出的蛋白饲料合成速率较快,无需日照和大量土地,成本低。
据介绍,在这个沼液氨氮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研究项目中,摒弃了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的处理沼液的方式,将废弃的含有高浓度氨氮的沼液进行饲料化利用,构建“氨氮-蛋白氮”短流程氮循环。利用微生物把沼液氨氮和养分合成蛋白质,变成蛋白粉。
李东表示,“如果未来能够全面推广,不仅解决了沼气生物天然气产业瓶颈,在沼液资源化利用方面实现突破,对我国粮食安全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他还设想了一个应用场景: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站内,太阳帆板一展开就有电,航天员们又呼出了二氧化碳,如果再有氢,尿液提供氮源,我们是否就能应用这项技术来实现航天员每天摄入的食物,也就是营养物的循环‘使用’?”
其实这一循环利用的理念已经在空间站实现,李东提到,空间站内航天员喝的水,有一部分就是经过尿和水循坏系统处理而来的。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