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有需求,只怕没想法。”这句被多场影视剧套用的经典台词,在现实世界显得更加冷酷和没有人情味。的确,就家电业而言,现在正这样的纷扰。
或许是之前普及推广的时候用力太猛,让用户购置了许多重复功能的产品,导致对家电短时脱敏,或许是因为家电厂商们过于热情,总是对拥有庞大基数的人群抱有厚望,最终不得不因为期望过高而收获失望颇大的结局。
双11的市场表现,展现了存量博弈下消费者对家电产品并不感冒的现状。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双11(W44-W46)空调产品的销售额为76.5亿,同比增长0.9%,相比于618大促12.3%的同比增长,相形见绌。冰箱市场表现相对平稳,前期两次预售对双11当天形成明显分流,W46零售额同比增长12.7%。洗衣机市场整体表现不及预期,44-46W整体零售额93.5亿元,同比提升9.5%。彩电有小幅增长,零售量规模422.4万台,同比增长10.7%,零售额规模116.6亿元,同比增长17.0%。
涨跌不一,即便是上涨也未及预期,这是年度最盛大促销的综合表现。无独有偶,Gfk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种乏力。整个“双11”期间,冰箱市场零售规模达到282万台(同比增长7.8%)、77亿元(同比增长12.2%)。洗衣机线上市场实现了量额双涨,零售量达414.4万台,同比增长8.1%,零售额达68.9亿,同比增长5.7%。
剁手现象减少、消费回归理性,是对双11表现不甚满意的自我安慰说法,用市场并不买账、焕新动能不足来形容更精准。
存量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毕竟产业转型进阶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将责任归结为厂商不努力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作为产业链条上利益一致的关联方,它们已非常卖力。比如厂家挖空心思针对不同人群推出解决方案,既有蜂拥而上的产品可供选择,如空调市场上每家都有的,也有分而治之的产品供其参考,如有激光、MiniLED、OLED、液晶等不同显示技术的电视,也有双开、对开、大容量、保鲜等冰箱产品,货品可谓琳琅满目,达到了家电业发展几十年来的产业巅峰;而商家同样想方设法地满足用户需求,从趋势引导、论坛讲解和专家现身等多角度全方位指导如何升级消费。
然而,结果却是存量用户依旧岿然不动,他们并没有迸发出消费热情,从温和的涨幅看或许只是低价诱惑之下做出的小幅度的响应罢了。那么,面对存量欲望僵局,厂商又该如何破?
首先,调整心态认清现状,普及与存量完全不同,前者是普惠红利,后者是点滴之功,所以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
其次,坚持自己的特色,形成在某领域的绝对话语权,而在其他领域保持高度警惕,也做好重点战略万一失败及时调整的预案,时间不同、场景不同,都会导致痛点发生变化,毕竟谁也不能准确判断哪个需求会合适以哪种方式爆发。
再次,始终保持降本,市场胶着只会加剧浮躁,带来的结果是不规则竞争变得多易见,无论是维持行业地位还是避免被洗出局,都需要过硬的技术和成本管控能力,所以降本会一种常态,即便现在已经取得领先。
最后,一定要加强生态建设,不仅要有软硬件的产业生态,还要有满足各种需求的场景生态,前者是保证不止于落伍,后者是保障持续性感动,这些都是降低竞争风险度的有效手段,需要精雕细刻,而不是大而化之采取被动跟随的策略,以免落个东施效颦的下场。(罗晨)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