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十四位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及金融行业资深人士受邀出席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4年度金融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卓越金融企业盛典”。其中,银行理财圆桌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阚睿主持,聚焦“资管新格局与银行理财再定位”,从多维度剖析格局走向,与多家理财子公司一并探寻银行理财新角色,为行业稳健发展谋化思路和应对之策。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在圆桌论坛环节,对于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本次盛典旨在深度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同探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内涵与实施路径,助力金融机构精准把握政策方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多家金融机构的资深人士围绕热点话题在圆桌论坛环节开展交流讨论,从不同角度分享了金融行业的实践经验,分享自身对当前金融行业热点的思考与看法,为中国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大会上,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对于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出的“银行理财公司需要着眼于提升四大能力”,既投资研究能力;优质产品供给、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服务商业银行等合作渠道的能力。
投研能力是作为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行业需要持续坚持稳健经营,在风险适配的前提下帮助客户提升投资收益和收益的稳健性。光大理财不断加大对投资研究团队的投入和建设,旨在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稳健的投资研究队伍。这支团队具备深厚的金融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他们通过对宏观经济、行业动态、市场趋势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公司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案。同时,光大理财还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确保投资活动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进行,从而为客户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
打造出结构清晰、策略多元、理解直观的产品体系,助力老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光大理财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公司紧跟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收益稳健、风险可控,且种类繁多、策略多元,满足了不同层次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光大理财还注重客户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通过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和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财富增值。这种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和信赖。
提供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投资者全旅程陪伴。光大理财始终将客户服务放在首位,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优质服务。从产品咨询、投资规划到售后服务,光大理财都力求做到专业、高效、贴心。为了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公司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如推出“理财夜市”服务、自动赎回现金产品购买其他理财产品的便捷服务等。
理财子公司与商业银行深度协同,共同触达投资者,一起服务好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光大理财积极加强与商业银行等合作渠道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通过共享资源、优化合作机制等方式,光大理财与商业银行等合作渠道实现了互利共赢。同时,光大理财还积极为合作渠道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据悉,光大理财于2019年正式成立,是国内首家成立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始终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2024年1-6月新增服务实体经济投资额超1500亿元,其中在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新增投放超过360亿元,为做好“五篇大文章”贡献光大力量。
2024年以来,光大理财携手母行深入推进科创企业“认股权”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从表内、表外双渠道服务企业的投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将绿色投资理念嵌入到理财产品的创设环节。2024年4月,新发行普惠金融主题产品“阳光金普惠日开(90天最低持有)A”,1分钱起购、1分钱递增,充分减费让利投资者,并将募集到的资金优先投资于国家战略部署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以及乡村振兴等普惠金融领域的资产和项目,在获取资产收益的同时,通过“精准滴灌”,提升金融的服务效率。光大理财还积极布局特色养老金融体系,“颐享阳光”系列养老理财产品以稳健投资回报获得市场认可。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实施,光大理财还提出“四横四纵”的科技发展蓝图,在此框架下,不断推动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作为中管金融企业子公司,光大理财坚持以投资者的风险、收益、流动性等“风险预算”为立足点,匹配产品结构设计和投资策略构建,不断提升产品收益表现和稳健性。2024年1-6月,光大理财为投资者创造了约162亿元的投资收益;成立近五年以来,光大理财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1600亿元。截至6月末,光大理财产品规模近1.5万亿元;凭借丰富的产品体系与良好的业绩表现,获得渠道与投资者的普遍认可,行外销售规模超过6000亿元。在2023年度普益标准银行理财收益能力评选中,光大理财的收益能力排名第一。
在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上,光大理财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通过不断提升四大核心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及加强与商业银行等合作渠道的合作力度,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广大投资者,为推动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