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 2》中这句震撼人心的台词,不仅是哪吒对天命的宣战,更是对“被定义”与“自定义”关系的深刻诠释。在缤纷世界中,我们如同哪吒一般,既被外界贴上标签,也需以清醒的自我认知与行动,撕碎枷锁,重塑命运。
审视“被定义”,从盲从到觉醒。
外界的定义如同无形的网,既可能成为助力,也可能沦为桎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若一味盲从“被定义”,便如盲人摸象,永远无法认清自我。电影中,哪吒生为魔丸,被世人贴上“灾星”的标签,甚至父母也试图用符咒压制其魔性。这恰似现实中人们对中国动画的刻板印象—曾因“低幼化”“原创力不足”被定义为“难登国际舞台””。然而,若仅因外界的定义而自我矮化,又如何能突破桎梏?《哪吒》系列导演饺子以“死磕精神”打磨细节,最终打破偏见,让中国动画以东方内核惊艳世界。哪吒最终挣脱符咒、重塑肉身,正是以觉醒之姿审视“被定义”的象征。
践行“自定义”,以行动破局塑新生。
“自定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以“死磕精神”对抗惰性与恐惧。电影中,哪吒承受穿心咒的剧痛,借三昧真火重塑自我,恰如开学时戒掉熬夜与游戏的学生,在痛苦中迎来成长。导演饺子在创作《哪吒》系列时,以“宁缺毋滥”的态度“死磕”动画细节,最终打破“中国动画难超欧美”的偏见。这种精神亦体现在中国航天领域: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科技工作者以自主创新定义“中国高度”。可见,“自定义”的本质是主动承担代价,将未知恐惧化为已知行动,正如哪吒所言:“清醒的痛苦恰是破局的开始。”平衡“被定义”与“自定义”,在辩证中成就真我。
“被定义”与“自定义”并非对立,而是辩证统一。中国动画从模仿《功夫熊猫》到以《哪吒》展现东方内核,科技从追赶到领跑,皆因在“被定义”中汲取养分,又以“自定义”开辟新路。西南大学附中的教师以《哪吒2)内素材设计“收心课”,引导学生从“被定义”的焦虑中挣脱,通过列计划、调心态践行“自定义”反观《哪吒2》,主角从悔憾“不是灵珠”到笃定“年轻无畏”,完成了对“被定义”的超越与“自定义”的升华。个人如此,国家亦然:中国动画的崛起与航天的突破,正是民族在辩证中实现自我超越的缩影。
哪吒脚踏风火轮的背影,是“自定义”精神的具象化。若说“被定义”是时代赋予的考题,那么“自定义”便是我们书写的答案。从个人到国家,唯有以清醒审视外界定义,以勇气践行自我塑造,方能如哪吒般撕裂宿命,如中国动画般破茧成蝶,在时代的“通天海潮”中,踏浪而行,定义属于自己的传奇。
作者:李书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2月18日,昆仑万维开源中国首个面向AI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SkyReels-V1、中国首个SOTA级别基于视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