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社交生活中,白酒似乎是不可或缺的。
一场高端的商务宴请,如果没有白酒就会显得不够尊重;如果是拜访身份比较重要的大人物,礼物中没有两瓶上档次的白酒就会显得不够重视。
送礼物的目的,自然是传递祝福。中国作为最讲究“礼尚往来”的国度,为什么礼物中必须要有白酒呢?
其实,我们如果了解“福”字的演变就明白了,因为“福”字本身就和白酒有关。
“福”是一个很常用又很受欢迎的汉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示”为“祭祀”,“酉”表“酒坛”,而类似双手的构型,则代表巫师向祭坛献酒,求得神主保佑。
祭祀后会把祭品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古书中常说人的“五福”是:长寿、富裕、康宁、修好品德、考终命,三个都是和健康有关。
所以《说文解字》中,“福”字的解释为“祐也”,后来引申为富贵、寿考等,具有齐备、福气等意思,是个会意兼形声字。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时期,“福”字的图绘成分相对减弱,构字方式较为统一。此时的“福”字,均省去了双手,但主要表意的“示”和“酉”仍得以保留。
篆字初期,“福”字的结构进一步简化和稳固,笔画也变得圆润,“方块字”的结构更为明显。从此开始,“酉”字讹传为“畐”字,同时,“畐”有“满”之意,与“示”字合起来,也是盛满贡品供奉祖先或神灵,祈求得到庇护之意。
隶书时期,相对于小篆体而言,汉隶的“福”字结构不变,在书写时会略有不同,字形变得方正平直,“畐”里的“口”和“田”的方直化比较明显,而“示”略有变形,同时为楷体的“福”字奠定了基础。
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用的“福”字。
既然“福”字和酒有如此渊源,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送礼一定要送白酒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