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地方文化宣传与美育实践协同发展,同时鼓励大学生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26名学子组建 “溯乡筑梦:家乡变迁影像” 社会实践队,于1月17日至2月10日期间,在各自家乡完成了多部影像记录实践作品。本次实践活动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深入工厂、企业、乡村产业基地,探寻家乡的发展脉络。队员们运用手中的摄影摄像设备,以镜头为笔,以美育为墨,用影像记录下家乡发展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每一处动人景象,诠释工大青年的精神风貌。
辞旧迎新,以青春味蕾品尝年味珍馐
过年,是时间长河里的特殊坐标,意义非凡。它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巢,家人围坐,共享天伦,亲情在欢声笑语中升温。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承,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等习俗,在代代相传中延续民族记忆。
炊烟袅袅,暖意融融。李喆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母亲作为普通家庭主妇,在厨房忙碌准备年夜饭的身影,以小见大地展现了每一位平凡又伟大的父母亲,用爱与美食,为家人营造温馨过年氛围,默默操持的动人故事 。
图为母亲切菜场景 李喆 摄
秦地乡野,烟火盈盈。赵雨柔以陕西关中乡村的年俗为蓝本,通过孩童灵动视角的转换,在冷暖交织的视听语言中用镜头记录下一幅幅鲜活的传统年味图景,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蒙太奇对照,展现了文化记忆在时代嬗变中的韧性传承。
图为关中百姓采购年货 赵雨柔 摄
江北水城,炊烟袅袅。王春娇通过聊城新年习俗为依照,用镜头记录下这个“江北水城”的人文活动、习俗庆典以及传统食物。一道道美食、一个个习俗,背后彰显深厚历史和文化沉淀,展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
图为聊城花糕制作场景 王春娇 摄
山河苍苍,以青春足迹踏寻家乡风华
家乡,是心灵深处无可替代的温暖港湾。无论游子身处何方,心底始终眷恋着它。家乡的风土人情,如社戏、龙舟竞渡等,延续着独特记忆。岁月变迁,它从古老街巷迈向现代繁华,在时代浪潮中蜕变,故事也在岁月里愈发熠熠生辉。
冰城皑皑,雪韵悠悠。影片《妮妮的冰雪寻英之旅》以2025年亚冬会吉祥物妮妮为第一人称视角,用镜头记录下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从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到冬日里的冰雪大世界,妮妮带领观众穿梭其中,以独特视角继承和发扬李兆麟将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图为妮妮的自我介绍 袁畅 摄
城市寻真,思潮涌动。李心洋以网络热梗“蚌埠住了”为独特切入点,运用时空折叠的叙事手法,巧妙串联起蚌埠的铁路兴衰史、热闹的市井烟火气以及当代转型面临的困境。在蚌埠人的生活日常里,展现出“把生活过成动词”的乐观态度,将原本戏谑的网络符号转化为有温度的文化共情。
图为蚌埠市淮上区工业园 李心洋 摄
山河壮丽,岁月静好。刘子昱以在伊犁长大的大学生视角,缓缓开启回忆的大门,借成长点滴的诉说,倾诉着对家乡炽热的热爱。从伊犁街头令人垂涎的美食,到广袤无垠的绝美自然风光,再到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以及家乡从曾经的宁静小镇逐渐迈向繁华都市的蜕变。
图为天鹅与赛里木湖 刘子昱 摄
立足当下,以青春视角洞察时代变迁
时代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进程。它打破陈旧观念,催生新思潮,让思维在碰撞中开拓。它承载科技进步,见证社会转型,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在创新与变革中推动人类前行,铸就文明新辉煌。
岁月悠悠,时光流转。张锦康用镜头聚焦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以父亲与表弟的成长故事为线索,徐徐展开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巨变画卷。从 70 年代农业社会的辛勤耕耘,到现代化乡村的蓬勃发展,他们的经历串联起每一个关键节点。影片通过亲情与时代交织的视角体现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深远影响。
图为武功县城地带 张锦康 摄
田野悠悠,山峦绵绵。吴孟轩以舅舅的视角,缓缓诉说着自2010年代后,随着乡村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家乡开州区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舅舅与表哥一同投身乡村扶贫项目,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见证着每一处改变。
图为重庆开州景色 吴孟轩 摄
华灯熠熠,车水马龙。李雨彤将镜头对准科技化的繁华长安城,聚焦在那些看似“格格不入”的老人们。于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之间,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之中,老人们气定神闲,坚守着自己的慢生活步调。他们并非被时代抛下,而是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
图为“生命之树”下的老人 李雨彤 摄
奔赴征途,以青春激情奏响奋进旋律
当代青年以星辰大海为志,丈量天地。于冰雪原野,踏出炽热足印。信念如松扎根冻土,追求似极光破寒夜。逆风跋涉,拓写生命年轮。我们以破晓之姿直面凛冬,凭融冰勇气浇筑理想,用青春在山河间奏响清澈华章 。
心向桑梓,情牵归途。杨裕平的微电影《归途》以林悦为主角,讲述她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后,因思念与热忱归乡,投身锦屏县文化旅游宣传。影片借她的视角展现家乡风光、民俗与人情,体现青年热爱与责任感,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
图为微电影画面 杨裕平 摄
教育逐梦,青春归乡。周刊的微电影以返乡从教青年视角,回顾高中起的受教育经历,阐述优质教育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对比父辈求学条件,感慨教育事业随经济发展的进步。最终,主人公怀揣热忱与初心归乡,投身教育事业,培育家乡希望。
图为主人公高三远足实景 周刊 摄
穿梭在田野与村屯之间,感受家乡发展的律动,借镜头将特色美食、风土人情等美好,编织成家乡的绮梦,晕染成家乡的浪漫诗篇。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中,同学们通过影像艺术,记录家乡、讲述家乡、弘扬家乡,在加深对家乡的热爱的同时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成为家乡发展的有力见证者与推动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