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希望,然而有些孩子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挤眉眨眼,摇头晃脑,发怪声,肢体怪动作多...等等行为表现让老师倍感无奈,让家长们焦虑万分。但我们必须明白,每一个孩子的问题背后都隐藏着等待被解读的“密码”,孩子并非有意为之,或许是疾病导致!
小杨妈妈讲述,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频繁眨眼,耸鼻的情况,妈妈询问孩子是哪里不舒服,孩子并无哪里不适,也就没太当回事。直到孩子上了小学,小杨有阵子总是闷闷不乐,成绩也下滑严重,家长询问后才知道,孩子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怪小孩”“表情帝”非常心疼,小杨边哭还伴随着摇头耸肩的情况,妈妈意识到孩子这种情况必须去医院,越拖孩子的情况越严重,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经过多方咨询查找后,小杨妈妈了解到昆明三一一医院儿童康复科看诊这类儿童疑难问题非常有实力,于是带着孩子挂上赵增贵主任的诊号。
进入诊室,赵主任就发现孩子抽动症状明显,且频率高,耐心向家长详细询问了小杨的日常生活,以及作息、饮食习惯等。问诊过程中,赵主任还发现小杨还存在自卑、焦虑的心理,因为病情的影响,身边也没什么朋友。“孩子之前学习挺好的也不让我费心,也爱说爱笑,最近孩子经常沉默寡言,成绩明显下滑,老师也反应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非常担心...”小杨妈妈非常后悔,因为自己对此类疾病的不了解和大意,让孩子受了不少委屈。
根据小杨的病情,赵主任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赵主任考虑到抽动症状病情具有波动性,还存在在焦虑、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下病情会加重。为小杨制定了注意力训练、感统训练、心理干预疏导等治疗模式,有效治疗小杨的抽动症状,尽快康复回归学校、家庭。
经过一个疗程的综合治疗,小杨的抽动症状消失不见,整个人也变的越来越开朗,之前总是眉头紧锁、沉默寡言,如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们交流玩耍,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快乐。在学校里,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成为了班级中的活跃分子,成绩也逐步上升。
很多家长都和小杨妈妈一样,对于抽动症缺乏了解,以为只是阶段性的小毛病或坏习惯,自然而然就会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抽动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面部抽动:孩子可能出现频繁的眨眼、皱眉、咧嘴、撅嘴、缩鼻、扮鬼脸等动作。这些动作往往是不自主、无意识的,孩子无法自我控制。眼部肌肉抽动还可能表现为斜眼、翻白眼、凝视等,使眼神看起来不自然或表情怪异。
头部及颈部抽动:孩子可能出现点头、摇头、扭脖子等动作。这些动作可能会突然发生,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颈部肌肉的抽动可能导致孩子不自觉地耸肩或挺胸。
四肢抽动:随着病情的发展,抽动可能逐渐扩展到四肢,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等动作。这些动作可能会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
发声性抽动:简单的发声性抽动包括鼻子吸气、喷气、吼叫、清喉咙等。随着病情的加重,发声抽动可能逐渐演变为刻板式的咒骂、污言秽语等。复杂的发声性抽动可能包括有意义的音节或短语,有时甚至是重复听到的字、句子或声音。
心理及精神症状:除了上述肌肉抽动症状外,孩子还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他们可能变得易怒、烦躁、焦虑或抑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些症状可能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昆明三一一医院儿童康复科专家提醒:抽动症越来越高发,家长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并开始治疗可以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