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筹备:精心规划,筑牢实践根基
为确保本次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团队在出发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在行前会议上,团队成员明确了活动目标与分工,围绕“三农”问题、红色资源传承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制定了详细可行的调研规划。团队成员认真学习《“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红色资源育人实践队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纪律与安全守则》,明确实践过程中遵守纪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与团队凝聚力。
团队成员结合调研主题,精心设计了涵盖村庄整体概况、农民收入情况、村庄规划等多个维度的问卷,力求全面、客观地收集一手资料。团队自主设计了“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评估指标体系,为后续调研提供了科学工具。
扎根爱国村,探寻乡村发展脉络
1月14日,团队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多元方法对扬州市仪征市马集镇爱国村展开调研。团队成员深入村庄,与上百位村民展开访谈,详细了解村庄的历史变迁、产业发展、农民生活状况等多方面情况。村民们热情地分享着自己的生活故事,从传统农业的坚守到新兴产业的探索,从基础设施的改善到文化生活的丰富,一幅乡村发展的生动画卷在队员们眼前徐徐展开。
团队成员还发放了精心设计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上百份。这些问卷数据为后续分析村庄发展现状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践队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积累了宝贵资料。在与村民的交流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更加坚定了为“三农”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走访红色地标,传承红色精神
1月15日,团队沿着“盐之有物”仪征省级青年学习社线路,开启了一场红色文化之旅。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中共仪征党组织诞生地旧址,这里见证了仪征红色火种的点燃与传承。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扬子影像(老照片馆),这里陈列了大量收集于国内外的老照片,包括十二圩晚清以后的盐运镜像、街市实景和人物留影,并艺术化再现了十二圩部分老字号场景。下一站团队成员来到了黄质夫乡村教育史迹陈列馆。团队成员了解到黄质夫先生在乡村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从因盐兴教的初心到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黄质夫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令人钦佩。最后,团队来到江上盐都盐运文化展示馆,探寻因盐而兴的江上盐都之变迁。从盐业的兴衰到盐运文化的传承,队员们在一件件展品与一幅幅展板中,领略了盐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这些红色地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坐标。团队发现,红色资源与乡村发展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早期党组织在盐工中开展工作的经验,对今天凝聚乡村发展共识仍有启示;黄质夫“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为当前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宝贵借鉴。
走进企业,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
1月16日,实践队前往扬州市美糖糖宠物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宠物服务设施与运营流程,深入了解宠物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经营模式与发展前景。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团队成员发现宠物服务行业在乡村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为乡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与增收渠道。
此次企业调研为团队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团队成员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要立足传统农业,还需引入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宠物服务行业的成功经验为乡村产业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团队后续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拓宽了视野。
青春在乡土绽放,红色在心中传承
本次“爱在乡土·情系三农”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但团队的探索与思考仍在继续。从马集镇爱国村的实地调研到红色地标的打卡学习,再到企业的实地考察,实践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红色精神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关注乡村发展,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在乡土·情系三农”的初心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王久懿 赵钰 高新惠 皇甫科文)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