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慧)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非遗技艺走进大众视野,唤醒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与保护意识,近日,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社会实践队在聊城市木板年画博物馆,组织开展开展“刻刀下的聊城记忆,木板年画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年画
专业的非遗传承人作为主讲嘉宾登场,手中拿着一幅幅精美的聊城木板年画成品,吸引了全场目光。老师从木板年画的起源娓娓道来,讲述其在明清时期于聊城地区兴起,彼时商贸繁荣,年画顺着运河销往四方,承载着百姓对生活的祈愿,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装饰。珍藏的古旧印版,斑驳纹路诉说着岁月沧桑。实操环节现场早已备好崭新的梨木板、刻刀、颜料、宣纸等工具材料。参与者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有人手法生疏,刻刀不听使唤,但老师耐心纠正,手把手教学,渐渐地,木板上呈现出简单质朴的线条轮廓;接着调颜料,大红、翠绿、金黄等色彩在盘中晕染开来,浓郁鲜艳;刷色、印制,当第一张亲手制作的年画从木板上揭起,尽管画面稍显稚嫩,却满是成就感。期间,大家相互交流、互帮互助,欢声笑语回荡在场地中。另外还设置了作品展示区,参与者们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张贴起来分享创作心得,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美色彩奖”等多个奖项,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讲解年画的深层意义
这场聊城木板年画活动意义深远。于文化层面而言,它打破了非遗与大众的隔阂,让小众、濒危的木板年画技艺不再束之高阁。以往,这类传统技艺多隐匿于博物馆或老手艺人的工作间,民众难有接触机会。通过此次亲身体验,让更多人知晓其独特魅力,为传承注入新生力量,使这门技艺在新时代有了延续下去的可能。从社会角度看,活动为不同人群搭建交流平台,增进邻里、陌生人间情谊。大家围坐一起,探讨年画刀法、色彩搭配时,心与心距离也被拉近。不少中小学生现场表示,回去要给同学讲木板年画,让更多同龄人了解;老人们也感慨重拾往昔年味,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一些此类活动。志愿者在活动结束后深情表示:“起初参与只是出于帮忙想法,但全程见证大家从懵懂到熟练制作年画,看到他们眼中光芒,深受触动。非遗传承并非遥不可及,我们点滴努力能唤醒沉睡文化瑰宝,往后定会投身更多这样活动,守护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此次活动虽已落幕,但它在众人心中种下非遗传承种子,相信未来聊城木板年画会绽放在更多角落,被代代守护、传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