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既是嘉陵江畔的璀璨明珠,也是镶嵌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绚丽宝石,这里自古就是川北重镇、战略要冲、区域中心,在巴蜀大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洋溢着时代的活力。千百年来,一代代南充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当然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传奇人物,我们本期的主角——成都东区中医肿瘤研究院马长春就是其中之一。
马长春主任是成都东区中医肿瘤研究院专家、中国抗癌协会专业会员、川派名老中医、中医抗癌消瘤体系发扬者、抗癌专家组成员。出身中医世家的他,从小就对中医药耳濡目染,仅总角之年,便立志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医治病中,如今,他在中医的道路上已走过36个年头,对中医文化的自信始终不减,践行“发扬传承川派中医的力量”牢记在他的心头。
马主任表示,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医药学继承创新的灵魂和根本。“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首先必须加强自身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增强自身对中医文化的自信。要坚持精研经典、勤求师训,坚持开展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诊疗技术,坚定为人民解除疾病困苦,为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谈论起中医文化,马主任滔滔不绝地说着,“要对中医文化敢于研究,敢于讨论,敢于宣讲,彰显自身对中医文化的自信,并用实际行动感染我的学生。”
“受到家庭影响,我从小就喜欢中医,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这么想”,马长春主任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甚少,一旦生了病,大家也会首选西医,而且身边的小辈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也会首选西医,“选择中医的比例低,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医流派在不断消亡,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而我只能做好‘师承教育’,为促进中医药学人才的梯队建设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学习中医,理论是基础,读经典是根本。马长春会要求手下的年轻中医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并通过讲课、看诊、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不仅要学习治法方药,还应领悟背后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思想,形成中医思维,他会要求学生写周记、月记,比如坐诊的体会、读经典的心得等。
中医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的五大特色,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的六大优势。
成都东区中医肿瘤研究院马长春不局限于一方、一药、一技之“术”,而是从德、道、学、法、术、器各个层级全面继承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医药学的体系和流派。“中药及方剂的临床应用,需要在科研上进一步加强,在配方及剂量的探索上需要尽可能地精细化、精确化,更好地指导服务于临床。”马长春主任说,“从传承创新的角度来说,中医药学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需要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在理论上也要有所扬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