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寻根革命文化圣地·讲好行走思政大课”实践队以西安为起点,延安为终点开启一场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途经咸阳、铜川、富平、宜君、洛川、富县、甘泉等地,一路追溯抗战时期爱国进步青年奔赴延安的线路。
走访革命旧址,探寻红色记忆纪实
我们的实践队以西安为起点,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出发,先后探访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洛川会议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通过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历史的革命文物,在讲解员一次次生动具体的讲解下,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事迹与动人的革命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从静态的革命旧址中亲身体悟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从杨家岭到枣园村,从瓦窑堡到洛川,从南泥湾到陕北的沟沟峁峁,延安,这片黄土地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红色基因的感人故事。在实践途中,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大学生宣讲活动,团队成员在宝塔山下展开以“宝塔山下的誓言”为主题的宣讲,留下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在实践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参观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时听革命烈士米忠全之子米吉信先生讲述父亲护送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的动人事迹,最后老人家为实践队伍演唱红色歌曲《陕北出了个刘志丹》《解放区好风光》,米吉信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眼中满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忠诚和对新时代青年的热切期望,提醒我们不忘来时路,同时勉励我们当立鸿鹄之志,做有为青年。
图为革命烈士米忠全之子米吉信老人讲述米家窑交通站革命故事
调研脱贫成果,见证延安时代新面貌
我们的队员来到宜君旱作梯田与甘泉豆腐干厂开展产业调研。走进甘泉县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清香的豆汁味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娴熟地操作着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与甘泉豆腐厂的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亲眼见证的一件件优质产品的诞生,并对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经济带动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实践队员来到宜君县时,映入眼帘的是素有“上帝指纹之称”的中国美丽田园——宜君县哭泉镇旱作梯田,旱作梯田是勤劳和智慧的哭泉人民战天斗地的杰作,是传统耕作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代表,更是一座弥足珍贵、不可移动的活态文物遗产宝库。经过深入的调研后,我们了解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宜君县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宜君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聚焦“五大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形成“一业突破,多业并举”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围绕“一谷两平台三片区四基地”建设,聚焦做强链群,突出两链融合,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发展旱作梯田农业、保护和传承旱作文化等措施,宜君县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同甘泉豆腐干厂负责人交流建厂理念与党建文化
开展主题实践,沉浸体验回望历史
在参观直罗镇战役纪念馆时,实践队员们积极参与《上兵伐谋》的沙盘制作活动,在“上兵伐谋”沙盘制作活动中,团队成员们用智慧和热情,凝心聚力,分工合作,精心雕琢出一个个生动逼真的沙盘模型,走进那一段峥嵘岁月,与那时的革命先烈对话。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们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旧址参与的《红色纽带》特色实践活动又是一次紧张刺激的体验,在字里行间寻找致胜的线索,在智慧与勇气的考验中完成情报的传递,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先烈们在极端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坚韧与决心。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虽然条件艰苦,但也没有忘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在陕北公学的《火炬红闻》的新闻报纸制作体验,还是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的版画雕刻活动,都让我们认识到在伟大胜利的背后,软实力同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沉浸式体验的实践活动,让我们跨越时空感受革命先烈斗争的艰苦条件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于直罗镇战役纪念馆开展《上兵伐谋》沙盘制作活动
当年,很多知识青年千里迢迢、不畏艰险地来到这里,试图寻找救国和人生理想。如今,“理想国”延安,更是成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代名词”、一段岁月与传奇的回声、一个情怀与精神的象征。中国道路的守正创新、中国精神的时代勃发、中国价值的实践绽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进程中,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图为实践队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的合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