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非遗文化保留传承,助力乡村振兴。7月7日下午,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经济管理系“渔村文旅助富强,乡村治理走基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江苏省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当地特色小作坊,开展非遗竹编体验活动,深切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沿湖村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
师生携手,共同创作
走进黄成娟老师的渔文化手工坊,淡淡竹香沁人心脾,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棂,洒在错落有致的竹编作品上,与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竹香交织成一首悠扬的田园诗。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匠人的气息,小到精致的果篮、灯笼,大到落地屏风、花篮,还有独具特色的竹编茶具、扎染画布等,每一件都让人赏心悦目。每一件展品都不仅仅是物品,它们是文化的传承,更是黄成娟老师对渔文化深刻理解的物化表达。活动伊始,黄成娟详细介绍了竹编工艺的历史和基本技法,选取了竹篓和扇子作为教学对象,亲自示范了竹篓、扇子的制作过程,从选材、裁剪到编织,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力求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掌握每一个细节。
(图为黄老师指导团队成员和老师们进行手工制作。冯雨晴 供图)
体验传统文化,感受手工艺之美
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们开始动手制作竹编手作。在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竹条不够柔韧,编织时容易断裂;有的竹条过于粗糙,编织时不够美观。面对这些问题,黄老师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如何解决,并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团队成员认真聆听,时不时还会提出疑问和见解。在黄老师的帮助下,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们逐渐掌握了竹编的技巧,找到了编织的韵律和节奏,一个个竹篾在他们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魂地跳跃、交织,编织出一个个充满创意与个性的作品。没过多久,一件件竹编作品就已经完成并且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团队成员们智慧、汗水与情感的结晶。这次的竹编体验让人不禁感叹于竹编艺术的魅力与力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黄老师的教导与引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匠心独运”。
传承与创新并重,保护与发展同行
渔文化手工坊是体验沿湖村非遗文化和手工制作场所。这里的文化创意汇聚,市民可体验植物敲拓染麻布包、花样面食、斗笠作画等特色手工活动,还可选购湖虾米豆腐圆、鱼饼、虾饼等渔家特色农产品。老一辈的竹编艺人通过口传心授,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手工艺的深度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觉醒。它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并尊重这些传统文化时,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它们,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全神贯注地编织竹篓。崔佳睿 供图)
“这次竹编体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像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碰撞,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会将这份宝贵的经历化作前行的动力,继续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团队成员陈玲艳总结道。
(图为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们合影留念。汪锐 供图)
(张莘伟 杨迅 汪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