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一脉相承,一路繁花”非遗文化发展与传承社会实践团为助力宣传和发展冷瓷工艺,于7月28日出发前往浙江省钱塘区白杨街道高教社区组织冷瓷科普与体验活动。在此之前,团队不仅前往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实地学习非遗知识,感受非遗底蕴,还向李春景老师——冷瓷文化创意工作室主理人、金东面塑非遗传承人…学习冷瓷知识和简单的制作手法,为7月28日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图 1 “一脉相承,一路繁花”非遗实践团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前的集体合影 陈汝珍摄、
图 2“一脉相承,一路繁花”非遗实践团冷瓷技艺学习后的集体合影 陈汝珍摄
图 3 宣讲活动后的集体合影 陈汝珍摄
/了解冷瓷/
何为冷瓷?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可能会认为冷瓷是一种瓷器,实则不然。冷瓷,讲的是一种材质——冷瓷土,它传承于面塑,是指用冷瓷土手作花卉等,自然风干硬化的工艺。因其无需高温烧制,自然风干硬化即可定型,有弹性,土质干燥后呈现像瓷玉一般的半透明,故称其为“冷瓷”。
团队负责人表示,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原定计划是宣扬一些比较热门,好上手的非遗体验,但因机缘巧合,“一脉相承,一路繁花“非遗实践团队邂逅了这项冷瓷工艺,并就此踏上了“寻师”之路。经过各种资料的查找,果真发现一位老师——李春景老师在杭州本地,团队便经过联系与其相约在手工艺活态馆进行系列的学习、采访以及拍摄。
图 4 李春景老师作品 陈汝珍摄
从李春景老师处了解到,冷瓷相较于面塑,材质更好,以往的材质容易发霉,干裂,而冷瓷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更利于保存,是永不凋零的浪漫。在冷瓷非遗的手工艺品的创作中,李春景老师所创作的以花卉为主,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涵盖多种元素,自成一派。
图 5 李春景老师工作画面 蒋慧摄
一件完整的冷瓷作品要经过构思设计、醒土、搓土、捏制、干化、包装等多道工序,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捏制环节,团队主要学习方向便是捏制,在捏制过程中,会采用揉,捏,压,搓,滚,剪,切等等技法。
图 6李春景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教学 陈汝珍摄
团队在学习过程中,也知晓了非遗冷瓷工艺传承的困境,同其余非遗相较,他们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当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冷瓷工艺作为一项非遗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便是:知名度低,工匠稀少。反观现在热门的非遗,如扎染,油纸伞,不论是从知名度上,或是工匠数量上,还是百度资料上情况都比冷瓷可观。团队成员也表示,当初确定非遗项目,查找资料时,网上对于冷瓷这项非遗技艺的记载是少之又少,最多的资料就是近几年李春景老师发布的教学与科普视频。但尽管如此,李春景老师仍选择做一名守艺人,并且通过努力,创新了传承方式并拓展了冷瓷的“适用范围“,选择互联网+的模式,在紧跟时代潮流的情况下,让手艺慢下来,培养学员与传承弟子。
图 7 采访李春景老师 陈汝珍摄
/宣传冷瓷/
正是在李春景老师处的实地学习坚定了团队做非遗这个课题的决心,同时也明确了团队想带冷瓷走出去的方向。
为助力冷瓷发展,择日,“一脉相承,一路繁花”非遗实践队便带着冷瓷前往浙江省钱塘区白杨街道高教社区进行宣讲活动,活动主要包含冷瓷的科普与体验。
在活动开始前的准备阶段,便不断有小朋友走上前来观察团队成员手上的工具,并表示很疑惑——这不是粘土吗?团队成员耐心的为他解答他所疑惑的问题,小朋友们也恍然大悟,表示很期待学习冷瓷工艺,做好看的荷花送给家人。
活动开始,团队先向居民们展示团队学习冷瓷的成果ppt,带他们从理论上先认识到冷瓷,包括其历史背景,传承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等,不论是老人,青年或是儿童,都认真的聆听着对冷瓷的介绍,透露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大家认真的摆弄手中的材料,在团队成员对其进行详细讲解与指导下,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荷花在他们的指尖绽放,大家的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
图 8 奶奶与制作成品合影 蒋慧摄
图 9团队成员指导画面 陈汝珍摄
图 10 小朋友展示作品 张乐摄
参加活动的一位爷爷表示,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他很开心,要和他的朋友分享今天用冷瓷做的荷花。小朋友们也玩的不亦乐乎,纷纷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对这些作品加工出了独一无二的美。
文物凝练着时间的记忆,非遗沉淀着旷古的智慧。冷瓷工艺须慢工出细活,在“快”时代的催促下,很庆幸依然有一群守艺人,带着他们坐在“慢”的雕琢列车。
非遗从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辈的智慧结晶,是精神的寄托,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这次的非遗体验活动精彩亮相,是大家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蒋慧)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