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面庞、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话语,在他深邃的眼窝中满是这片承载记忆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他扎根农村,以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结合乡土特色,重塑乡村美丽风貌。他就是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薛镇杨范村党支部书记——石争卫。2021年,在他的带领下,杨范村以整治残垣断壁、危旧房屋为突破口,下茬立势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闯荡出独具“杨范特色”的“蝶变之路”。
石争卫书记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切实推动村庄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乡村文化蓬勃绽放,乡村产业高质发展,乡村治理稳定有序,带领杨范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重现乡村环境之美
拆除危房,用心提升居住安全感。农村大量闲置的废旧宅基地,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绊脚石”。2021年汛期,大量废旧宅基地出现严重安全隐患,为村民造成诸多不便。
“我们要啃掉这块‘硬骨头’,这也是乡村规划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从村干部、党员开始,我们要以身作则!”
石书记从一户多宅整治着手,耐心为群众讲解危房危害与宅基地管理政策,赢得了群众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全村共拆除危旧宅基地45户,整理出8500平方米可用土地。
全民共建,用心提升居住幸福感。拆除工作完成了,但如何合理利用废旧宅基地成了石书记心里的一块石头。对废旧宅基地的处置,杨范村并非一味拆除、一拆了之,而是根据村里发展规划和宅基地的性质分类对待。“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是石书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根据村级发展需要,综合考量后,结合实际,编制了符合村级地域特色,能用、管用、好用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石书记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手,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入手,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工作获得了支持、乡村赢得了发展,利用闲置旧宅改造成杨范村共享大食堂、农机农耕展厅、知青小院等,利用腾退宅基地建成“共享菜园”、农耕文化广场、文脉馆、儿童游乐场、农耕园等一系列村级“地标建筑”,目前乒乓球俱乐部正在筹建中。
重塑乡村文化之根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农耕文化不仅是记忆的承载,更是文明的传承。杨范村休闲广场东侧有一处宅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关中民居结构,门房、厦房、庭院等一应俱全,木窗挂墙、青砖铺地,加之早年曾有知识青年在此寄宿,杨范村便将此处修整一番,建成了“知青小院”。与“知青小院”一墙之隔的,是杨范村的“农耕农机展厅”。
关于农耕农机展厅,石书记这样说道“展示的农具都是群众自发捐赠的,这些农具距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远,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这些。”石书记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些“老物件”,向青年一代诉说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农耕文化,传播淳朴厚重的风土民情,唤醒人们的乡愁,用行动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重筑乡村社会之基
“环境改善不仅要自然环境大变样,更是人文环境的优化,更要彰显人文关怀。”近年来,在石书记的带领下,以废弃宅基地复垦为起点,杨范村进行了全面规划与重建,在缺资金、少项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创新利用村级闲置资源,建设了“共享菜园”、文脉馆、“共享大食堂”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这些举措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杨范村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杨范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空心村”问题一直存在,石书记在走访村民期间,敏锐地发现本村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与村干部调研商讨后决定,利用两处闲置旧房,改造建成杨范村共享大食堂。针对本村70岁以上老人,按照成本价收费,每天吃饭仅需8元,食堂工作人员、志愿者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解决留守老人的吃饭难问题,还实现了7名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
据悉,杨范村多次荣获省市县级荣誉,在多次评比中位居第一,被授予“楷模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入选渭南市“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入选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同德化工(002360 SZ)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出手了!8月13日晚,同德化工(002360 SZ)发布公告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