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在传承中方显本色,在传承中展现其时代性与发展性,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遍布中华大地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赓续不绝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基于此,为号召青年感悟文化脉络,赓续中华文明,在实践服务中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千里通波·运河兴”中华文化传承实践队以京杭大运河为脉络,赴山东省济宁市重点进行运河文化传承。
古运河·新活力
在济宁市任城区运河新城建管中心,团队成员深入实地“赏”运河美景,“感”运河风情,“悟”运河文化,“叹”运河发展。上午团队成员与区运河新城建管中心团支部进行圆桌会谈,其中工作人员围绕运河新城辖区内重点在建项目、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梁济运河的特殊禀赋优势进行讲解。在对大运河发展成就的见证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见证了大运河在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及文化传承。其中几个从运河两岸的绿化工程到运河新城的建设,从运河文化节的举办到运河博物馆的开放,每一个项目都彰显了大运河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体现了运河的现代作用,便民利民。尤其是运河新城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和休闲空间。
水岸风华·文化传承
在济宁市任城区运河段边,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济宁市运河义工服务协会、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团携手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千里通波·运河兴”中华文化传承实践队,在大运河旁举办了“古运河·水常清”巡河环保、文化宣讲活动。通过详细的介绍,实质地检测及体验几个方面,使公众对母亲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加强青少年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在“古运河·水常清”巡河环保活动举行之初,济宁市运河义工服务协会负责老师传景老师及指导员与青岛科技大学“千里通波·运河行”中华文化传承实践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进行了沟通与讨论,明确了在活动实行时所需注意的问题及在宣传过程中需要突出的活动重点,共同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还精心设置了宣讲与行动环节,保证了青少年们参与活动和积极性及活动自身的趣味性。活动当天,团队成员首先引导青少年朋友们参观了古运河,感受母亲河的壮美。随后在大运河畔展开了此次宣讲活动,让青少年能够在宣讲中展开想象,更直观地感受到运河的文化气息。团队成员从古今文化、运河故事、名人故事等多个方面向青少年们介绍了有关大运河的故事,如科学家郭宁敬与大运河的故事,激励着青少年们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运河沿岸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口中也活灵活现,青少年听众们仿佛通过现在的大运河能隐约看到隋唐鼎盛时期运河边的文化风采。在宣讲之余的巡河活动,团队成员们在巡河过程中,给青少年朋友们讲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在巡河过程中对河岸边的垃圾进行清理,保护了运河岸的美丽环境。让青少年朋友们不仅了解了更多环保知识,也再次体会到运河的文化气息,使大运河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加强青少年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真正做到“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历史航迹·文化探索
在济宁市博物馆及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博物馆,团队成员与运河文化跨时代的对望,千年文化,历久弥新,元代翻修京杭运河,以南旺为“水脊”,成了运河畅通的难题。而直到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建分水工程,使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河,七分向北流,进入漳、卫;三分向南流,进入黄、淮。此后建龙王庙于分水处,这才有了“分水龙王庙”之称。面对困难但不屈服于困难的奋斗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协同精神这便是代代相传的运河精神,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收获了与青少年们相处交流的宝贵经验、与队友们并肩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运河精神,理解了组织宣传中华文化传承的痛点与难点。接下来,团队将以此为基础,持续关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需求,继续扎实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对中华文化的宣传与传承的深入发展。同时,。团队成员认真学习宣传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协助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以运河文化为基,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撰稿人:祝妍淇 刘之涵 供图人:狄敬轩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