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7月19日,西北民族大学赴青海共和县搜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口述史实践团在该县恰卜恰镇及周边村落,开展2024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师生12人皆来自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团队紧紧围绕“五个一”实践任务,分三个阶段开展了相关活动。
第一阶段,实践团前往海南州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民族博物馆、共和县文化馆、“和缘”唐卡展览馆、藏绣研发中心等机构,学习了解当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及现实案例。带队老师安志强表示,实践团学生多来自吉林、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等地,让他们了解青藏高原各民族“三交”经验,将帮助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在相关单位,成员们还就唐卡、藏绣如何进一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运用中华文化符号等问题建言献策,针对性提出务实举措。
图 1 为实践团成员集体照
第二阶段,实践团深入恰卜恰乡镇大街小巷,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当地各民族群众有关交往、交流、交融的口述史材料进行搜集、整理,进而形成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故事,实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学以致用。做到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田野,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落实到立德树人上。并积极宣传推介“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引导群众进行关注。
图 2 为实践团成员(右一)访谈
第三阶段,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实践团前往共和县中学,以中华历史文化小讲座,拓展中学生视野、增长其知识,并加强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此外,还通过“大手拉小手”的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团队大学生与中学生一起学习各民族三交经典案例,相互分享心得体会。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十分热烈。实践团还前往恰卜恰镇次汗素村村民委员会,向村民宣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及实践团通过前期活动所搜集的当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案例。
图 3 为实践团成员讲述民族文化
图 4 为带队老师(起立者)主持活动
带队老师安志强表示,实践团成员由汉、回、土、彝、侗、哈尼、土家、苗等8个民族构成,本身就体现了极强的民族三交意义。而活动更是通过总结共和县当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历史片段,提供一个可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区域性案例。以找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鲜活故事,引导学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的理论知识和价值理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