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地处内蒙古中西部,位于黄河上游,拥有丰富的黄河旅游资源。近年来,该市积极开发黄河旅游,涵盖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涉及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但目前存在旅游活动缺乏独特性、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包头市黄河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一、引言
包头市位于黄河上游地段,其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包头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大力推进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包头市黄河文化旅游在挖掘潜力、优化结构及提升品质等方面仍有可提升空间。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包头市黄河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探讨可行的发展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围绕“黄河包头段的自然状况”“包头黄河历史文化”“包头旅游业发展”等核心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梳理已有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
2.调查访问:与相关专家、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旅游从业者进行交流,了解包头黄河旅游业的现况,探讨其发展策略。
3.实地考察: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景区与景点,如南海湿地公园、黄河谣文化旅游区、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景观道、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在建)等地进行实地探访,同时观察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切实掌握包头黄河旅游景区的建设情况、基础设施现状及现存问题。
三、包头市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黄河包头段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
包头南濒黄河,中有阴山,山南是肥沃的前套平原,山北则是水草丰美的达茂草原。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包头市的九原区、稀土高新区、东河区和土右旗,河道总长220公里,处于黄河“几字弯”顶端中部。
1.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
黄河包头段位于北纬40度左右,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会出现封冻流凌和解冻流凌的自然景象,河面上灵动的冰花与澎湃的冰块构成独特景观。黄河南海湿地风景区地处包头市东河区南侧,是九曲黄河在包头的第二弯,由黄河改道南移形成的湖泊与河漫滩湿地组成,位于呼—包—鄂旅游圈的中心位置,将城市、黄河、湿地融为一体,在草、庙、水、沙、山等旅游产品的互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南海湖拥有15000亩湿地,2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栖息,素有“塞外西湖”的美誉。
2.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黄河流经包头的区域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这里留存着众多古人类文化遗迹,已发掘的就达10多处。在东河区以东15公里的阿善沟门的格膝盖沟,有一处保存良好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及大量文物。包头黄河段所在区域的历史地位显著,具体表现为:其一,包头黄河流域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线索及原始文明的重要承载地;其二,是秦汉唐时期的军政重镇、交通枢纽以及战略桥头堡;其三,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等关系的交汇点;其四,是中原王朝北出阴山、南下关中的必经之地;其五,这一地带也是晋陕文化与蒙元文化融合形成西口文化的核心区域。发展至今,包头依黄河形成了以黄河文化、走西口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文化、敕勒川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并逐渐发展出以生态观光、滨水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为主要形式的旅游业态。目前,已开发的 A 级景区包括南海湿地公园、黄河谣文化旅游区,包头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正在建设中。
(二)包头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包头市围绕黄河文化及资源,加强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力度,对黄河景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论证,意图将包头黄河景区打造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和促进消费的新增长点。通过精心筹备和策划,包头市成功举办了黄河开河观凌周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流凌,感受包头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这些活动不仅包含民歌、唢呐、二人台、威风锣鼓等传统表演,还有骑骆驼、看小品、品尝开河鱼等体验项目,以及非遗展示、诗文诵读等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沉浸式领略包头文化的独特韵味。
包头市不断加大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投入,总计投资13562.65万元,旨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深入挖掘和传承包头的历史文化,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已成为展示与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在黄河景观大道沿岸,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的新业态,加速形成以文化铸魂、体育塑形、旅游赋能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举办各类马术比赛和活动,例如黄河“几字弯”马术系列赛事,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
四、包头黄河文化旅游满意度调查
针对包头黄河文化旅游游客体验感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946份有效问卷,同时结合包头市人民政府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包头市旅游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显示我市居民对当地旅游整体满意,但旅游拉动消费能力明显不足。
(一)游客行为特征
1.居民旅游意愿提升,消费动力尚显不足
居民外出旅游意愿较高,调查显示,节假日选择在包头市辖区内出游的占 58.8%,19.37%选择了外地旅游,其中25-45岁的中青年更愿意到外地旅游,收入水平对旅游意愿影响不大。在旅游拉动消费方面,90.59%的游客的每人每日平均消费在200元以下,其中55.3%的游客每人每日平均消费区间在50-100元,这反映出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年轻人和收入高的群体消费水平相对较高,18-25岁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且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对于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居民来说,平均消费水平比全部群体多出一倍。
2.居民旅游形式多样,公园是首选出游地
公园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阵地,调查显示,63.76%的居民出游选择公园和植物园,35.2%的居民选择到黄河沿岸、古城古街镇游玩。此外,黄河沿岸的宿营、烧烤、农家乐、采摘园等新兴旅游目的地受到了不少居民的关注。
(二)旅游满意度分析
调查显示,70.1%的受访者表示对包头市黄河文化旅游整体感到满意,具体体现在:
1.景区管理满意度高
关于黄河文化旅游景区的景区特色风光、环境卫生条件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同时重要性也较高,对此应该采取继续维护的对策。居民对包头黄河文化旅游景区的质量满意,说明该景点有一定吸引力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游览的需要。
2.景区交通餐饮娱乐设施有待丰富
居民对于景区基础设施、景区娱乐文化特色、景区交通可达性和便利性、旅游商品包括特色和价格满意度较低。同时涉及景区娱乐活动趣味性,居民的满意程度也较低,该项目的改进有望成为旅游发展的潜在优势。目前能够提供的黄河文化旅游景点整体较为分散,且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提供较少,无法有效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导致住宿、餐饮等附加旅游消费需求量偏小,整体旅游消费金额不大。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表示未曾在景区周边住宿。
五、包头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现存问题
(一)旅游活动的独特性欠缺
黄河流域在内蒙古的7个盟市中,各盟市尚未依据资源特色和市场细分来精细打造文旅项目,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情况,例如千篇一律的赏河品鱼、跟风的草原和沙漠旅游项目等,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开发运营方式较为传统粗放,包头市未能深度聚焦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难以在黄河文化旅游市场中充分展现其独特性、创新性及引领性。
(二)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足
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多局限于观光游和初级休闲游,传统业态偏多,新型业态较少,观赏性内容居多、沉浸式体验性的项目欠缺,融合的渠道和形式不够丰富多样,较少利用电影、表演艺术、设计、动漫、绘画等艺术载体来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项目(产品)的有机融合,对游客的引流效应和撬动消费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文旅活动与体育、康养、军事、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度不够,可能致使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二次消费不足。
(三)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力度不足
一方面,对本土资源的整合不够充分,像黄河博物馆、黄河文化公园、南海公园、黄河瑶、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北方兵器城等能够彰显包头特色的文旅资源,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的布局态势,尚未形成产品互补、功能完备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集群。另一方面,跨区域合作尚需加强,包头与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均为沿黄的重要节点城市,文旅资源都很丰富,但缺乏足够有效的整合,尚未形成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欠佳
黄河流域地区文化旅游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一方面,对大型文化旅游企业的引入不足;另一方面,本地文化旅游与国内大型文化旅游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方式不够灵活,缺乏可推广、可借鉴的龙头企业成功经验。再加上淡旺季差异明显、经营成本较高、游客总量不足、旅游项目雷同、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较差,常常处于半歇业状态,进而导致区域整体旅游环境不理想,投资和经营的热情也不高。
(五)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保护力度不够
文物的保护和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尚未全面落实政府对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文物所有人和使用人的直接责任等。黄河流域早期聚落遗址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遗址遗迹的保护和维修工程以及对遗产遗迹的宣传和展示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六、包头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
一是促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强化区域合作以及内引外联,踊跃参与国家“一带一路”、自治区黄河几字湾旅游联盟等活动以及各类旅游合作交流、推介活动,规划设计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点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拓展包头市的旅游客源市场。二是推动运营全季化,以办好春节、开河节等活动为契机,打造不同季节具有不同主题和类型的活动,例如春季的踏青团建、夏季的避暑度假、秋季的观景摄影、冬季的黄河观凌等,并与各类赛事、节事活动、研学教育等有机结合,努力突破季节限制,加快实现向全季经营模式的转变。
(二)加速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旅游线路
一是加强黄河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据黄河景区的空间布局,将景区划分为活动区、休闲区、商业区、停车区等不同区域,配套建设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黄河风情村和特色民宿,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需求。二是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乡村旅游、工业研学、军工产业等,打造2—3条旅游线路,每条线路赋予一个主题,形成连点成线、由线扩面、网状辐射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三是深入挖掘特色资源,聚焦沿黄旅游、工业旅游、军事旅游等,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有针对性地推进旅游项目开发,不断更新项目运营模式,打造复合型旅游新产品。四是丰富文娱产品内涵,将新演艺、新节庆、新文化、新商业等内容切入城市生活,打造涵盖玩娱互动、购物体验、沉浸演艺、文创灯会、跨年音乐会、光影艺术展等于一体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
(三)以产业融合推动文旅项目多元化发展
一是深化“旅游+文化”,推动包头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与动漫、音乐、影视等领域合作,积极打造线上博物馆等数字化云游新产品,将传统文化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进行演绎创作,使传统文化活起来、丰富起来。二是深化“文旅+农业”,着力发展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打造养生休闲、旅游度假、生态保护等新型农业产品。
(四)加快以全方位宣传推介扩大活动影响力辐射力
一是拓宽宣传渠道,从全市层面统筹,适时组织开展推介会、景区说明会,同时邀请知名自媒体、融媒体及网红积极参与,为各项文旅活动增加关注与流量着力制造引爆点、营造消费点。二是建立宣传推广机制,建立“政企联手、区域联盟、上下联动”文旅宣传推广机制,定期举办文旅惠民消费季、非遗购物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借助主流媒体、节事活动等平台载体,促进文旅营销全域整体联动。作者:贾斯含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