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音勒芬·儿童青少年安心驿站与梅江小学携手共同打造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第一阶段实践——“有氧青春”项目总结会在梅江小学礼堂成功举办。据了解,该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工系老师周密规划,并在华南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氧代谢与压力管理研究中心技术指导下完成。项目总结会旨在展示“有氧青春”项目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成效,同时进一步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合作,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番禺区慈善会秘书长邓红兵,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段鹏飞,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梅江小学校长黎懿行、副校长麦旭其,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副主任、广州市阳光天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曾永辉博士,比音勒芬儿童青少年安心驿站督导黄佩仪,广州市阳光天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首席运营官朱海蓉,华南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氧代谢与压力管理研究中心研发总监陈炼超,以及梅江小学全体教师和五年级实验组的全体学生及其家长,总计150余人出席了本次总结会,体现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教育的高度重视。
会上,比音勒芬·儿童青少年安心驿站心理咨询师贺彩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有氧青春”项目的整个过程,她表示校家社协同育人第一阶段的实践以生活化的课程设计引导家长和学校初步协同参与,让家长得以更轻松、更亲近的与孩子互动,助力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提升亲子沟通的内容和质量。孩子们在干预介入后,在睡眠、饮水、饮食等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上,有了很多明显的改善和进步。
课题组组长曾永辉博士就校家社协同育人第一阶段的实践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汇报。在推进“有氧青春”项目的过程中,课题组严谨地采用了三套权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量表,对课程干预效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互验证。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项目的精心介入与干预下,学生们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积极趋势。
曾博士特别指出,在对项目行动过程资料进行深入编码分析后,发现取得这一初步成效的关键在于多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其中包括学校环境的持续优化与团队氛围的积极营造、家长们的高度投入与坚定支持、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施的高效性,以及家校之间建立的顺畅沟通与紧密协作机制。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项目成功的坚实基础。正是得益于这些因素的有力支撑,课题组的干预措施才能够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番禺区慈善会秘书长邓红兵对本次的“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他强调番禺区慈善会-比音勒芬慈善基金成立比音勒芬·儿童青少年安心驿站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让心理健康服务走进社区和学校,将服务常态化、生活化,使之成为可复制、可操作的模式,而不仅仅是理论或一次性活动。邓秘书长表示,期待“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能够不断进化,成为引领教育革新和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的标杆。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段鹏飞对本次项目做了专业点评,对本次校家社协同育人第一阶段实践的理念给予充分肯定。段鹏飞秘书长在发言中深刻反思了新时代家长和教师的角色与挑战。他强调,教育的第一课始于家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呼吁家长、学校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构建起支持孩子健康成长的立体社会支持网络。
梅江小学校长黎懿行在总结中着重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第一阶段在梅江小学的成功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动力,而且深刻体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协同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新突破。黎校长也满怀深情地回忆道,自从三年前阳光天使的创始人区泳璋女士与梅江小学开启合作实践以来,双方一直致力于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本土实践模式,努力使其在梅江小学落地生根,并逐步推广至更广泛的教育领域。此举旨在汇聚并整合更多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资源,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多元化和持续性的支持。双方都坚信,通过校家社三方互为主体的协同合作,将培育出更多身心健康、态度积极、充满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为社会未来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本次校家社协同育人第一阶段实践—“有氧青春”项目总结会不仅展示了比音勒芬·儿童青少年安心驿站携手梅江小学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初步成果,更点燃了与会嘉宾和家长对协同育人模式的憧憬与信念。展望第二阶段,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内容、探索创新介入路径,鼓励家长深度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其共育能力。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学校教师的心理知识储备和提升专业技能,致力于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家社”三方互为主体、相互协作的育人模式,为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