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560亿元,其中3D视觉市场规模将接近160亿元,占比接近三成。目前,3D视觉感知技术已经渗透到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慧城市、新零售和智能家居等广泛领域,凭借精度高、速度快、适配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突出优势,3D视觉感知技术迅猛发展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产业热度高让相关企业率先受益。在3D视觉感知赛道里,2018年成立的光鉴科技借产业东风,已经从行业新星成长为一家行业领先的3D感知公司。2023年12月,光鉴科技完成了两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公司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光鉴科技创始人&CEO 朱力博士在接受电子发烧友网采访时表示,完成B轮融资通常意味着公司产品已经完成了市场的初步验证,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成绩。过去两三年光鉴科技业务每年都有数倍的增长,“让投资人看到了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状态,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投资标的。”
一般而言,B轮融资之前,公司通常已经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证明了自有技术和产品的价值;B轮融资之后,公司需要进一步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加强财务和治理结构,并开拓市场。毫无疑问,B轮融资会是公司发展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光鉴科技完成本轮融资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光鉴科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避开市场内卷:持续打造有差异化的3D视觉感知方案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当然此前更多是2D视觉技术。2D视觉基于物体平面轮廓驱动,无法获得曲度、空间坐标等三维参数。因此,从2D视觉感知到3D视觉感知是一次技术跃迁。随着底层硬件和算法的成熟,目前3D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早已不再局限于工业领域,我们上述提到的广泛领域,3D视觉感知技术都已经有所涉猎。
过往,3D视觉感知的技术流派主要有双目视觉、3D结构光技术、激光三角测量和TOF飞行时间法。光鉴科技进一步独创性地提出了sToF (structured ToF)方案——基于纳米光子芯片调制投射光场设计的硬件系统,仅需一组光学硬件即可同时实现结构光和ToF 深度重建,配合自研算法,达到近距离的超高精度和中远距离的高精度深度重建。
朱力表示,从2018年成立至今,光鉴科技一直都专注在3D视觉传感这一领域,目标就是基于公司各项技术帮助各行业实现更好的视觉感知能力。“现在,我们在这个领域走得更加深入,完成了从技术到产品的升级,开始了公司商业化进程。当前,从‘刷脸’到‘刷掌’,从‘屏下3D感知’到‘3D视觉智能座舱’,这些热门方案都有用到光鉴科技的3D视觉感知技术。”
光鉴科技行业解决方案
这一点记者感触颇深,2019年当记者初次接触光鉴科技时,该公司的分享基本是围绕核心技术,当然会给出落地愿景,但大都是在展望。如今,光鉴科技已经从拥有创新技术的行业新星,蜕变为在众多领域有领先方案和落地案例的行业领先型企业。
谈到创业过程,朱力称:“2018年和2019年的时候,我们的主要精力还在点亮公司的科技树,还处于产品化前期的技术开发阶段。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走过了从技术到产品,然后让目标市场接受我们产品的商业化全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是收获了令我们满意的成果。”
通过官网能够看到,光鉴科技目前已经成功推出了多款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些都融合了光鉴科技自研的“光学+算法+计算”思维模式,包括Stellar ToF系列深度相机、Aurora结构光系列深度相机、Nebula sToF系列深度相机、屏下3D结构光方案、刷掌支付解决方案、智能座舱3D视觉方案等。
光鉴科技产品矩阵
对于“光学+算法+计算”这套构建产品的组合拳,朱力解释说:“3D视觉感知归根结底是感知+计算,那么就需要做到软硬件融合,单独做哪一个方面都会有缺失。对于下游市场来说,客户需要一个整体最优的方案,那么‘光学+算法+计算’这三部分是缺一不可的。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以行业领先的光学技术为基础,配合一批全球领先的研发团队,能够提供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对于整个3D视觉感知市场而言,光鉴科技的产品和方案都极具创新。当然,完全从底层技术创新的技术,在实现商业化落地时往往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光鉴科技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绝非易事。朱力称,之所以选择了一条看似难度更高的路,和光鉴科技确定下来的两条发展路径有关。
其一便是通过技术创新赋能终端市场。“我们希望看到的创新成果是,不在已经形成共识的市场和国内厂商去同质化内卷,而是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为下游终端市场创造新的卖点和价值,进而体现光鉴科技自身的价值。光鉴科技不会去做市场蛋糕越卷越小的产品,而是和产业一起用科技创新把市场做大,这是科技公司不断成长的必然方向。”朱力对此讲到。
显然,这是光鉴科技在B轮融资之前的产品策略,本轮融资之后这并不会发生改变。当然产品会做进一步的升级,比如在产品集成层面,计算芯片能够把传感硬件和算法融合,做进一步的集成,进而降低方案的功耗并优化性能。“更集成的方案可能会带来50%,甚至是更高的性能优化。”这就是光鉴科技产品下一步的升级方向之一。
用数据说话:让投资人看到最真实的市场表现
从时间节点来看,光鉴科技完成B轮融资的时间几乎就是行业资本最为谨慎的时刻,很多数据都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在收窄,当然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光鉴科技公司的硬实力。如何去打动投资人?如何打消投资人的顾虑?朱力的回答很简洁:用数据说话。“B轮融资就是要看公司的商业转化能力,所以营收数据就是我们给投资人的最好答案。”
3D视觉技术在移动支付、消费电子、汽车座舱、机器人等领域有非常明显的赋能价值,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针对这些领域,光鉴科技目前都已经推出了产品。“B轮考验的是产品规模性落地的能力,从我们的业务表现来看,我们在移动支付、机器人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销售规模,并且仍在高速增长。在汽车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方面,车厂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汽车领域,无论是我们合作车厂的领先性,还是我们技术/产品的领先性,都将支撑我们取得可观的市场成绩。”朱力在交流时提到。
目前在汽车领域,3D智能交互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概念,一些车厂已经将这种方案作为标配。通过引入3D视觉感知技术,汽车座舱系统控制复杂度高的问题迎刃而解。朱力表示:“汽车座舱里的屏幕、座椅、空调、音响、车窗和遮光板等都会和驾乘人员形成交互。光鉴科技在汽车座舱里面提供的方案,实际上会比感知更进一步,我们将其称为‘意识’——让汽车能够意识到座舱内驾驶员和乘客的状态,进而提供自动化的服务。”
光鉴科技车规级3D深度相机
上述内容我们提到,光鉴科技有两条确认的发展路线,一条是关于产品创新的,另一条实际上就是针对产品落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光鉴科技能够将一项创新技术成功落地到移动支付、机器人、智慧城市和智能座舱等广泛的终端领域。
朱力称:“我们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市场迭代之路。实现的方式是,我们要和行业标杆客户做深度合作,大家秉持充分信任的态度去打造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对双方而言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对光鉴科技来说,这样做让我们打通了一条从技术创新到市场转化的快速通道。”
和产品创新策略一样,对于这项产品落地的政策,光鉴科技也会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
扎根中国、放眼全球:成为一家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公司
从科技公司发展角度来说,产品创新和产品落地是核心指标,也是硬性指标。服务于这两项核心指标,也会有很多软性指标,比如人才梯队的搭建、生态系统的培育以及地域性市场扩展等。
关于人才梯队搭建,根据朱力的介绍,光鉴科技目前研发人员占比大概在80%左右。“融资之后预计也会保持这个状态,所以光鉴科技依然会是研发聚焦的公司,同时我们的研发创新会聚焦我们已经服务的市场。在市场销售和组织架构方面,我们也会吸纳一些更有经验的人才,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增长势头。”
关于生态系统培育,朱力表示,“现阶段我们的生态布局策略依然是将我们的底层技术和客户的市场需求深度结合起来,在客户进行产品规划和定义的时候,我们之间就已经有充分的合作,这样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转化。未来,出于产品集成方面的考虑,我们可能会和芯片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完成产品形态的进一步升级。这个过程中,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我们更看重双方对于创新场景的投入意愿。”
无论是产品创新、产品落地,还是人才培养和生态培育,这些其实都服务于光鉴科技的公司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因此,光鉴科技也已经开始自己的全球化布局。“依托于我们在当地的合作伙伴,早期是将我们的产品和方案复制过去,当取得一定的市场成功后,我们会针对其他国家市场的本地化需求做更多的事情。”朱力最后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