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网络应定位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当前正处于向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拐点。”今天在海口举行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发表了“全面高压化,全面超快充,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协同发展”主题演讲,并表示将联合伙伴,计划于2024年率先在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
充电不便捷、续航焦虑、性价比不高三大痛点,是影响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问题。从政府部门到技术供应商、车企、电网公司以及充电站运营商,各方都在为解决这一瓶颈而努力。
从2023年的产业发展来看,超充技术在车、桩两端都已经成熟,随着产业各方开始加紧行动,2024年有望成为超充元年,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拐点已到:全面高压化,全面超快充
正如侯金龙讲话中所提到的,碳中和已经由全球共识走向全球行动,而交通电动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作为传统能源消耗大户,汽车行业在低碳化、绿色化的大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明显快于预期,产业已经从稳步爬坡进入到全面市场化拓展阶段。截至今年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6万辆,市场渗透率33.51%;1~10月累计销量为723.1万辆,市场渗透率达30.23%,提前三年完成了新能源车销量占比20%的目标。
据原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取代之势,已经形成原来制定的 2035 年新能源汽车超过 50% 的目标,大概率在 2025 年最晚到 2026 年就会提前实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也表示:2024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年,明年车市相对乐观。
但是与车市高速发展脱节的是,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有调研显示,充电慢(难)是新能源汽车用户补能的核心痛点之一。
这个产业最大的瓶颈,有望在2024年迎来拐点。
从政策层面看,有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很大,不断出台支持政策。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从技术层面看,充电技术进步是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包括电池、充电设备、电网等在内的创新变革,也为超充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要实现超充,需要车企加快超充车型技术迭代,让更多车型能够兼容超充模式。当前,第三代半导体与高倍率动力电池的成熟,已经可以支持电动汽车全面走向高压充电。众多车企也在加快800V高压车型的上市步伐:今年广州车展,已有超过60款相关车型展出。预计到2025年,市场上将会有150款以上的高压超快充车型。从汽车的角度看,下一代新车型将全面走向“高压化”。
在创新方面,华为在今年4月率先发布了全液冷超快充一体化架构,如今“一秒一公里”已经成为超充的代名词。华为是液冷超充的新一轮引爆者,随后一众玩家跟进,在液冷超充领域布局。从充电桩的角度来看,全面超快充也已经Ready。
从各大企业的行动中,我们也能看到超快充的热度:特来电、小鹏等身处产业不同位置的玩家均已在液冷超充上做出了布局;特斯拉官方也宣布,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全场景充电网络开放升级;奔驰和宝马则携手在中国市场开始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头部企业着重布局超充设备,叠加主流车企的超充车型快速增加,预计超充有望在车桩两端产品密集推出的背景下快速发展。这个分析与侯金龙提出的“全面高压化,全面超快充”判断完全吻合。
两轮驱动,华为以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作为新能源行业最大的发展瓶颈,用户在充电环节的痛点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充电慢,充电成本高,稳定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噪音大等等。侯金龙将之归纳为充电不便捷、续航焦虑、性价比不高三大痛点。要彻底解决这些痛点需要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是更好的车,二是更好的桩。
在交通领域,华为数字能源公司两轮驱动,既是动力域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充电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将通过新能源汽车和充电网络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用户体验,保障安全可靠性,加速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进程。
在动力域方面,华为一直引领充电高压化趋势。早在2021年就首发高压全域平台解决方案,实现国内首个800V高压平台车型应用,10分钟补能200公里;2023年,高效高压电驱动平台发布并量产,5分钟补能200公里。据侯金龙透露,未来补能时间还将进一步缩短,为用户带为“加油般”的补能体验。
华为数字能源作为独立Tier1供应商,采用灵活的合作模式推进行业发展。截止目前,已经同国内10多家车企建立了深入合作,搭载50多款车型,成为全面高压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充电网络方面,华为今年推出的大功率全液冷超快充一体化产品引爆行业,全新的设计思路以及诸多技术突破,实现了用户高体验、设备高质量、运营高回报。
例如超充主机720kW,可以通过“功率池化和功率柔性智能分配技术”,让充电站可以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充电需求。超充终端最大功率600kW,真正实现“一秒一公里”的极速补能,做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从行业反馈来看,华为新一代全液冷超充架构兼容性广,不挑车型,一次充电成功率99%以上,同时液冷系统让充电设备能够以低于60dB的静音状态运行,真正为用户带来“即插即充、即充即走,宁静致远”的极致充电体验。可以说,这些创新能力从方方面面解决了当下用户的补能痛点。
更重要的是,液冷超充技术符合当下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各方面要求。该技术与传统风冷主机对比,设计使用寿命由3~5年延长至15年以上,全封闭的设计也无需定期人工除尘,实现了“0”维护。因为采用全液冷降温方式,安全性、稳定性也大大提升。效率高、更安全、寿命长,新一代超充设备满足了高质量的需求。
此外,充电网络运营商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我们知道,充电基础设施作为生产工具,其充电量由“电力利用率和时间利用率”决定,充电生命周期度电成本“C-LCOE”才是衡量充电场站投资收益的科学方法。新一代全液冷超充前期建站快、工期短,使用中寿命长、免维护,后期可以平滑演进,一次部署、持续演进,充电生命周期度电成本“C-LCOE”大幅下降,可以确保运营商投资的高收益。
可以说,目前华为全液冷超充已经实现了三个极致:极致的用户体验,极致的产品质量以及极佳的投资收益。
生态协同,从实践者到引领者
技术已经成熟,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广覆盖,让用户寻找充电站像加油站一样方便,是产业最终的发展目标。说到广覆盖,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多且高质量,第二是分布合理。
对此,侯金龙提出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充电目标网,从追求“车桩比”向追求“高质量”转变。其中,特别强调了四大场景:一是在高速、国道等服务区和加油站,规模布局大功率超充;二是在公交、物流、矿山等专用场景,实现兆瓦级超充;三是在城市公共充电场景,打造1公里以内的超充圈;四是在居民小区等驻地场景,推广直流慢充、智能有序的充电方案。
不只是规划,华为已经联合产业上下游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加速充电基础设施的高质量转型。
在城市场景,华为已经联合多个伙伴,在北京、深圳、重庆等50多个城市启动了“城市一张网”建设。其中深圳发展较快,到2023年底将建成不少于150座公用超充站;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
在高速路场景,华为提出了共同打造九纵九横的“高速一张网”。目前,华为已经联同合作伙伴,建设超过20条高速公路的高质量充电网络,最终目标是“有路的地方就有超充”。以广东省某服务区为例,在同等电功率情况下,使用华为设备,充电站日均充电总量提升超过两倍,日均功率利用率提升超过20个百分点,在同等车位数和时间内,服务车辆数是传统设备的3倍,大大缓解了节假日高速充电排队拥堵的情况。
在一些特殊场景,华为会给予重点关注。比如318川藏线是一条旅游重要线路,也是一条文化走廊。华为助力建设的雅安、理塘、稻城等超充站已上线运营,预计明年会有更多的站点上线。在这样的重要旅游线路上,让新能源车主出行无忧,可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18川藏线都可以想走就走,有路的地方就有超充,无疑会增加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喜爱程度。
当然,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涉及到多方协同,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完成的。比如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土地和电力供应紧张,提高利用率是关键,政府要统一规划半径1-2公里超充圈,统筹土地和电力资源。再比如从安全的角度看,不仅要设备质量好、施工质量好,还需要消防条件好。另外,充电网还要与电网、车联网的互联互通,促进源、网、荷、储、车等多领域的绿色协同发展。
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期,特别需要具备影响力的企业来协同多方的优势、共同推进产业升级。华为自己在积极行动的同时,也在联合产业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加速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如侯金龙所说:“繁荣生态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华为数字能源将继续携手车企、电网、运营商、伙伴,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超充生态圈,加速交通电动化进程,共建绿色美好未来。”
万事具备,拐点已至。实践者、引领者、推动者,华为已经做好准备迎接“2024超充元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