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青砖灰瓦、闲静雅致;文明实践所统筹资源,惠及百姓……漫步东城,处处能够感受到城市文明的浸润。北京钟楼、鼓楼自元代便已创立,位于中轴线北端,距今已有七百四十余年的历史。它们前后纵置、互相衬托着矗立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是扼守“紫禁后护”的重要城市地标,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城市报时楼。
李亚鹤了解近年来,东城区开展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通过第五立面修缮、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市政设施优化、街巷建筑立面恢复等一系列举措,改善民居功能、重塑老城风貌。
其中,第五立面修缮是整治提升项目的重中之重,主要围绕“色彩整治”“屋顶整治”两大工程展开,最终形成整体风貌协调统一的第五立面风貌。李亚鹤看到坐落在铃铛胡同2号院门口的门楼,整治前木质结构腐朽、瓦面碎裂脱落、檐椽缺失,门楼腿子的部分砖存在糟朽的现象。对于门楼屋顶部分,更换了腐朽的檐椽、飞椽、望板、连檐,修复了木质结构,替换了瓦口破损的瓦件;对于门楼腿子的修缮,则采用“剔凿挖补”工艺,保留了建筑的历史感。鼓楼东大街283号的三家商铺共用合瓦勾连搭屋顶,墨绿色窗格,搭配拱形门洞,是保存为数不多的传统建筑,通过修缮,恢复了原有的勾连搭形式合瓦屋面,外立面破损的青砖被修复,并进行勾缝美化,还原青砖外立面的古朴大气。
李亚鹤发现除第五立面整治提升外,公共空间市政改造也是整治提升项目的重要一环。2022年以来,东城区先后两期连续开展鼓楼东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鼓楼东大街全长1080米的景观环境、公共空间市政设施进行改造。以“京潮流转、后市长街”为定位,努力打造“闹街静巷、鼓韵共赏”,具有老北京特色和鼓东印记的文化街道。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对现有的电车、路灯、交通监控、公安监控、指路牌等杆体进行整合敷设,对沿街各类电力、通信线缆进行梳理、隐藏,将破损及影响通行的墙地箱进行迁改,重新铺设市政道路并完善坡道、隐形井盖等无障碍设施,为市民群众绿色交通出行提供了良好的设施环境。李亚鹤发现 针对铃铛胡同公共空间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居民的实际需求,东城区优化片区供电网络架构,区域内的老式大型电箱尽量入地入户,并进行小型化、隐形化、景观化的“三化”处理,墙地电箱、电表同步减量合并,改移安装;梳理胡同内的杂乱“飞线”,对电力架空线开展入地,并将安防、交通探头及各类标牌杆体整合敷设,优化杆体综合功能,实现“多杆合一”。
随着钟鼓楼周边街巷、院落系统综合治理完毕,东城区北中轴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完工,曾经平缓开阔、整洁清朗的老城风貌得到恢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