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榆林市,我们明确麻黄梁也有资源、有能力在业态发展上做更多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景观。文旅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区别在于加入了“文”这个关键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因此,麻黄梁发展新业态应围绕数字化展开,创造新的数字化场景,使年轻人将其视为打卡地,当成场景,从而实现IP的引流效应。
在推动艺术发展方面,艺术在大众认知中是一个时尚且具有吸引力的元素。然而,要将艺术发展为时尚产业,仅凭个别艺术家驻扎在此深入的创作是不够的。需要将艺术行为时尚化、数字化,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进来。因此,利用数字化推动艺术对特色资源的激发作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西沐院长
——在李可染画院麻黄梁创作研究院暨贾又福麻黄梁艺术中心揭牌仪式和榆阳区委区政府专家座谈会上的主旨讲话
共生共创:激发麻黄梁特色资源的号召力
西沐 李颖珊
刚刚在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举行了李可染画院麻黄梁创作研究院暨贾又福麻黄梁艺术中心的揭牌仪式,又马上进行这个专家座谈会,这充分说明了榆阳区委区政府在依托特色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擦亮叫响“大美榆阳,陕北之窗”文化名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急迫心情。
一、资源共生:激发人文与自然的艺术之美
在当下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景区规划管理对于许多人来说吸引力逐渐减弱,需要从新的产业视角去重新审视当前地方特色资源的挖掘与系统化过程。从发展的态势来看,当地政府不止要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两方面进行探索,更要全面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状况,根据当地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规划探索。
榆林一直以来拥有着丰富的特色资源,但缺乏突破口和应有的价值发现,使得这些资源未能充分激发出其应有的号召力和提升。值得庆幸的是,榆阳区委区政府看到了这个问题,并围绕着资源激活这一核心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形成了清晰的发展逻辑,即首先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挖掘激发资源的号召力。
榆阳区委区政府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加大了对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投入,从认真研究和规划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古城和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项目来看,榆阳区委区政府对当前发展的急迫性和后能源时代的挑战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意识到榆林的特色资源不仅仅是深厚的历史文化,还包括麻黄梁这一鲜明的自然文化资源。因此,榆林政府通过引入李可染画院和贾又福这两大IP文化项目,将艺术融合到榆林的文化和自然发展中,特别是融入到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的建设发展中,展现出了他们对榆林发展的深思熟虑。榆阳区委区政府希望通过利用艺术的力量激发和提升榆林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号召力。艺术作为一种时代的号角,创造的锐利工具,越来越成为发现这些资源价值的关键。
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有着大量的人文、自然特色资源,但由于缺乏突破口,缺乏价值发现,一直没有把这些资源应该有的号召力激发出来、提升起来。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源的号召力已经超越了地域的边界,线上的世界中没有明确的边界,甚至可以说是无边界的。因此,通过艺术的力量来把这些地域特色资源发现传播出去,以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号召力。通过对于当地特色资源的全面调研、形成高度认知,再通过艺术的手段找到突破口,激活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文化资源,实现特色资源的价值发现,提升其号召力,对这一系统发展逻辑的清晰认知,可以说是地方文旅依托自身文化特色资源发展的一大战略前提。
这种认知要求要有前瞻性与战略性。榆阳区委区政府甚至是榆林市政府的努力旨在通过艺术的发现和推广,让特色资源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使其成为榆林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然,这种持续不断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全面、系统地认识地域特色资源,并且有着在清晰、科学、有效的整体规划赋能下,再加上如今数字潮流带给文旅创新发展的风口,抓住机遇,最终才能形成地方特色资源的价值发现,迅速实现提升地域特色资源的影响力、号召力,最终这一目标无疑将促进榆阳在经济、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全面发展,并为其他区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二、战略制定:挖掘特色资源,活化发现新价值
对于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突破口的选择,是资源活化的第一步,这些特色资源能够成为支撑当地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形态,因为这些资源有一个特点,它的存量非常大、非常独特。其次,这些资源可以不断地活化,活化主要是靠挖掘这些资源的存量,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使这些资源更加丰富,更加系统。所以这其中就会更多地运用到数字、数字技术和艺术的融合,首先对资源进行挖掘,而后活化,最终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新发现。
如今,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不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更涉及物质层面,尤其关乎到民族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数字经济的规模在不断增长,在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50万亿元,占到整个GDP比重是41.5%。在整个经济发展里面,有五分之四是数字经济的占比和贡献。
然而,大众对数字经济和文化艺术资源的重要性还缺乏认知,未意识到其战略地位,尤其是文化艺术资源在数字经济中的重要位置。普罗大众对于数字经济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直播、网购、聊天等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没有意识到它对经济发展有这么大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的感受和整个国家利用社会经济统计手段统计出来的结果之间的差异。这有力地表明,大众对数字经济和文化艺术资源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系统认知,未意识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文化艺术资源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实际上数字经济的战略地位在中国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非常重要,是“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这其中,文化艺术资源就是数字经济非常重要的一种战略性资源。
特色资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功能。文化艺术资源,包括自然文化资源,它之所以具有特殊的功能,取决于其独特的特质。传统的石油、煤炭等资源越挖掘越少,越使用价值越小;但特色文化艺术资源不同,文化艺术资源越被挖掘,其存量就越多,越系统使用,其价值也就越大,这一特性是其他资源所没有的。因此,在资源的挖掘、系统使用和大众化方面下大力气非常重要。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文化资源大量地普及、科学地开发、深度地挖掘,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实现大众参与,从而达到文化资源的最大程度地价值发现。如果仅依靠精英、高校和产业部门的单独努力,是很难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的,需要大众最为广泛的参与。
我们需要意识到,大众参与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以往我们大多利用传统的教育、政府行为等方式来传递文化;现在,最有效的手段是依靠商业及产业机制来实现文化艺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活化。以美国为例,看上去它并没有在全世界成立机构和学院来推广自身文化,但其文化在世界上风靡且无法阻挡,这得益于商业和产业的力量,也就是“三片”带来的传播的力量,即薯片、芯片、大片。这种文化传播无声无息、深入人心、透入骨髓,常人既不易察觉,又无法抵抗。我们目前对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还不是很熟悉,甚至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可能还有些排斥,现在就要借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通过这些手段把我们优秀的、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活化,做好它的现代化表达。
因此,通过艺术的手段活化特色资源具有战略意义,其制高点就需要通过艺术来激发并最终活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战略性价值。榆阳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成为支撑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形态。这些特色资源具有巨大的存量,并且可以不断地通过挖掘和活化来丰富、系统化,并最大化其价值。这就需要更多地运用数字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以发现和实现这些资源在新时代下新的系统价值。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要通过数字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使榆阳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艺术高地、创造发展的示范高地,为其经济、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全面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形成新的动能。
三、沉浸体验:融合新业态和数字化场景
在资源活化、价值发现的基础上,需要发展新业态,如果仅仅依靠建造一些景区,简单发展景观经济,那么这一经济体量是做不大的。必须要发展新的业态,新业态就是在资源活化的基础上,通过数字技术来发展新的场景。特别是发展沉浸式场景,把麻黄梁、把榆林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活化,使它成为当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时代的表达,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更乐于参与。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陕文投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它将唐朝的市井生活场景化,让游客能够在景区中进行深度沉浸式体验。该项目自从开放以来,人流量一直居高不下。其中的商业利益不仅仅来自门票销售,更源于人们在景区内对美食、游玩娱乐等的需求,因此景区规划时将西安永兴坊的小吃集合引入,再加以原剧中的IP形象场景化演绎和唐风演出规划,景区内的沉浸体验和商业构成更为全面,这就是新业态的发展方向。对麻黄梁来讲,例如艺术写生、创意文旅、房车旅游、演艺等,都可以加入数字化场景。这些业态的场景更能吸引年轻人,特别是像长安十二时辰项目,其吸引力主要依靠自媒体的推广引流和打卡效应,没有花费任何广告费用,就形成了巨大的轰动的引流效应。再比如当年的凤凰古城,打出了“艳遇指数最高的地方”这一口号,很多年轻人因为这个口号慕名前往,当地的照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发到互联网上,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这一引流案例非常地成功。而在古城之中游玩,虽然不需要门票,但吃喝住行都在景区里面消费,这一商业形态就建立了起来。
反观榆林市,我们明确麻黄梁也有资源、有能力在业态发展上做更多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景观。文旅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区别在于加入了“文”这个关键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因此,麻黄梁发展新业态应围绕数字化展开,创造新的数字化场景,使年轻人将其视为打卡地,当成场景,从而实现IP的引流效应。
在推动艺术发展方面,艺术在大众认知中是一个时尚且具有吸引力的元素。然而,要将艺术发展为时尚产业,仅凭个别艺术家驻扎在此深入的创作是不够的。需要将艺术行为时尚化、数字化,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进来。因此,利用数字化推动艺术对特色资源的激发作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我们希望麻黄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能够围绕数字化展开,发展新的业态,并将艺术发展进一步激发活化为时尚产业。这样的发展能够增加麻黄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经济、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技术,麻黄梁可以成为一个充满创新和吸引力的发展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并推动形成麻黄梁现象或者是麻黄梁效应。
四、平台建构:搭建文化生态,发展经济系统
传统的旅游景观对于旅游者来说已经缺乏吸引力,只是走马观花,参观打卡拍照后留下的印象并不深。相比之下,极度的沉浸式体验能够给人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吸引力。传统的山水人文景观对大多数游客来说已经是十分熟悉了,但陕北的戈壁、高原、黄土、梁卯、窑洞等平时难以接触到的景观景色,是游客很难体验到的,一些个性、极度的自然景观逐渐受到新一代游客的青睐。体验经济正在崛起,人们渴望从旅游中得到更多的体验。
一个很有特点的例子是一些南方的画家主动选择在冬天去零下30摄氏度的东北探索,去看、去画不一样的风景,他们追求这种平时很难接触到的极度的体验,也只有这种体验经济能把人留下来,人待在这里所贡献的价值才会更大。因此,我们应在体验文化和体验经济上下更多的功夫。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有勇气去探索和思考,切不可一概而论。
曾经一个比较偏僻边疆油城提出要打造成时尚型城市。然而,这个目标当然是难以实现的,这个城市缺少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的时尚氛围,也不具备时尚品牌留驻的条件,很难形成这一形象的城市认知。相比之下,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体验当地大旷野、大沙漠、大戈壁,大漠夜晚的星星、月亮,甚或是晚上的独特景观等,可能更现实、更有价值。当下中国人对这些极度体验非常感兴趣。无论是购买奢侈品还是休闲玩乐,都已经变得十分普遍,无法吸引他们过多的关注。因此,我们需要将麻黄梁独特的优势资源充分展现出来,建设成为中国人都知道的特色文化,让人们可以体验黄土文化,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住进窑洞等特色场所,这种深度体验不是简单几天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它可以长期地留住游客。在推动麻黄梁发展新业态方面,艺术可以起到重要的激发聚合效应。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手段来吸引人们,将资源通过时尚化和数字化的形式转化为可推广的服务与产品。只有转化为新的体验经济形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访、来游、来居,为麻黄梁带来人流、收入和经济形态的改变。
因此,不论是从政府的意志出发,还是从商业角度出发,都应该围绕资源转化来发展新的经济和生态体系这一主线,去建构发展平台,在规划中要有平台的概念,而不仅仅只是每次单纯地做一个个项目,彼此之间没有关联,那样将很难形成产业集聚,更难有平台的打造。只有建构出平台,才能围绕平台建构新经济、新产业生态,才可以逐渐展开服务、环境和生态的建设,才能真正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和新经济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整个榆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里我想分析一个案例。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之际,这一时期太行山成为许多著名画家的写生和创作基地,其中贾又福和吕云所等艺术大家在此创作了许多代表作品,对整个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太行山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界的圣地,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前往写生,并在当地形成了一整个艺术写生的商业特色。在新时代中,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努力推广、资源活化、价值发现、新场景建构等手段,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麻黄梁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景观,还涵盖周边的人文、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麻黄梁文化系统。希望它能成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的热点,成为中国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系统与平台的建构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麻黄梁的特色资源,尤其是传统文化和自然文化资源,不断深化认知其内在的活化发展的逻辑。需要不断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具体项目与服务,以实现麻黄梁的发展和整体战略规划。通过麻黄梁这一个点,推动整个榆林的产业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个点对于榆林整体发展的战略格局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一直没有被好好挖掘、系统的价值发现不足,所以在以前没有很好的传播与活化,这也就对当地经济没有大的实质性的赋能。因此,系统地对当地特色资源进行开发活化,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形态转型带来更多的可能。
所以,我们反复强调,体验经济对于各地发展的至关重要性,需要打造深度沉浸式体验和时尚的文化场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艺术手段,建构发展新的经济形态发展平台,实现新业态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麻黄梁通过认真挖掘特色资源,利用艺术激发效应,打造成为一个深度沉浸式的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旅游目的地,为榆阳社会、经济、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