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传统燃油车时代、新能源汽车时代,再到智能网联车时代,一场新的金融新供给需求,都在呼唤险企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布局。
步入2023年,新能源车消费持续升温,与新能源车相关的保险也成为热议话题。
“新能源车险相当于重新构建新的业务形态。”近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开展的“金融新供给”专题调研中,几位车险业内人士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险企需要对新能源车的风险定价、销售渠道、产品服务、运营管控等环节进行重新思考和建设。
目前,新能源车险已经成为各险企必争的“新蓝海”。如何有效解决车险全流程问题,是实现新供给满足新需求的关键。
保费与理赔:车险供需新难题需要新解法
在调研中,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理赔运营中心区域经理赵环宇指出,“相对传统油车,新能源车险全流程都需要重塑。”
面对“车主喊贵,险企叫亏”两端抱怨的局面,其给出的新解是:从新能源车的风险定价、销售渠道、产品服务,再到运营管控、团队建设等全流程进行革新。
在调研中,深圳一位网约车司机张丽边打方向盘边跟记者抱怨自己新能源车保费,节省的油钱变成了保费。根据中国保信数据,新能源车的平均保费甚至比燃油车高出21%。
而在供给端,平安产险车险经营室负责人陈皓云告诉记者,“和传统的燃油车车险相比,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经营压力会更大。”
目前,大部分险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处在盈亏线边缘。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平均接近85%,行业面临较大承保亏损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上述现象背后,是新车风险在天平两端的分摊与转移——新能源汽车具有更高的赔付率、出险率、案均赔付金额,对应的保费也更高。
而新能源汽车的高赔付率、高出险率及高案均赔付金额来自于多方面。
先是,新能源车主要以新车为主,且均价较高。不论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汽车,车价越高保费越高,新车保费高于旧车保费。相对而言,新能源整车价格更高,对应的保费也更高。同时,新能源车新车的比例更高,因此给消费者留下新能源车保费贵的印象。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变了。汽车“三大件”从燃油车的底盘、变速箱、发动机变成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零配件成本更高、人工维修成本提升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新能源车具有较高的案均赔付金额。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新能源汽车保险逻辑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估算逻辑曲线不再平滑,而是变得陡峭,甚至断崖。
在调研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遇到了一个现实案例。一辆刚开了三天的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磕到了底盘。保险公司定损员认为不用继续维修,原因是“磕碰中把电池刮坏了,车辆建议做报废处理。”这让司机大为不解,反问道:“之前开燃油车出现同样情况修修就好了,为什么新能源车却告诉我要做报废处理?”
保险公司的定损员解释,这与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有关。目前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电池上盖车身相连,一旦碰撞后电池损坏,其实际损失可达新车价值的50%。这种情况下,做报废或拍卖处理的性价比更高。
此外,新车保险逻辑变化原因还出在驾驶体验上。新能源汽车提速较快,很多汽车出险出现在起步时直接追尾前车。据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新能源车的电机可以在启动时输出峰值扭矩,起步加速明显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中营运车辆占比较高也是关键影响因素。营运车的出险频率本身就高,拉升了整个新能源车型的出险率、保费。据巨量算数,以宋PLUS为例,在相同里程条件下,新能源款的每年使用成本较燃油款约低40%。因此21%新能源汽车用于滴滴、美团打车等商业运营和租赁(传统燃油车仅为1%)。
精准定价:数据模型能力助力降低保险费用
要平衡投保和承保供需两端的天平,保险机构首先需要提高对新能源车险定价能力。
长久以来,传统险企一直依赖“大数法则”,凭借历史数据和车辆参数,来预测和计算价格、风险及赔偿。目前,各险企费率方案都是依据金融监管机构统一制定的基本费率再加以一定幅度的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传统定价模式已难以精准识别新能源汽车风险、实现精准定价。但大多数保险公司自主确定的费率调整系数并未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构造与风险特点。
这使得保险业亟需打造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保险精算定价模型。“保险是驾乘人的兜底。实现精准定价,让保费和风险更加匹配,才能构建一个促进公平保障和服务提升的良性循环。”陈皓云坦言。
其中,数据问题首当其冲。在传统燃油车时代,险企积累了长期、丰富、稳定的数据。新能源汽车数据相对较少且波动大。而存在一定的使用壁垒。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数据由主机厂直接采集。而主机厂对数据管控非常严格,另外每个主机厂收集数据的格式和信息内容各异,难以获取统一标准的数据。
平安产险的解法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数据,把精算定价模型做得更深、更细。
例如,借助金融科技能力,在传统精算定价模型基础上,找一些比传统汽车更丰富的定价因子,把有限数据的信息挖掘得更充分。甚至,整车动力结构、电池种类及安全性能、电池续航里程、零部件构成等新能源汽车特有属性因子可以加入保险定价模型。
再如,提高新车定价模型建设和更新频度。传统车的定价数据稳定,精算模型更新频度相对较低,以年为单位。但新能源车技术迭代很快,规模增长也很快,所以对新能源车定价模型的建设和更新频度也会提得更高。
此外,新车定价还需结合前线承保情况及理赔经验开展。这需要人机结合。从一线理赔经验看,汽车大灯、保险杠,某些特定车型价格调整等风险变化最敏感。需要精算中台与前线进行打通,用经验驱动反哺后台定价。
而不少车险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对建立新能源及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共享与协作机制的期待,“在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建立新能源汽车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共享、协作机制,有助于为车主提供更加便捷、实惠的车险保障。”
渠道分化:从入口单一到选择多元
从4S店主动推销保险汽车,到客户自行选择,保险的获客场景也在变化。
记者在调研中走访了部分汽车4S店,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在提车时告诉记者,“经理告诉我要在4S店内配置好保险,如果要选择其他保险公司,只能先买4S店推荐的保险,七天内可以退保后再买其他家车险也可以。”
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保险持独立态度。另一位车主购买了新势力品牌理想的车后,没有任何人向她推荐车险,厂商自身也不卖保险产品,之后她在网上做功课,选择了一家保险公司产品。
虽然都购买了新能源汽车,购买车险的入口完全不同。而他们也代表着目前新车保险销售渠道的分化,这背后也是保险公司与主机厂商合作模式的转变。
从哪个渠道买车险,看似一个很小的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直接影响了选择消费体验,甚至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整体的评价印象。
对险企而言,销售渠道意味着稳定的保单入口、市占率及“实打实”的业绩。目前,新能源车以直销体系为主,传统燃油车体系4S店的首保角色被新能源车直营店逐渐取代。
目前,新能源汽车保险有两种模式,一方面,部分新能源车企在延续经销商模式,需要车企跟销售网点聊合作。另一方面,部分新势力品牌转由客户自行选择保险品牌。
从理赔方的角度来看,不推销保险就意味着它不需要和保险公司合作,不需要从保险公司方获取资源,如客户资源、事故车维修等。
销售渠道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主机厂商的话语权,而以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在倒推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效。
理念之变:从渠道为王到以客户为中心
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时代,是从以纯车行视角的盈利逻辑转变到以客户视角的服务逻辑。而服务逻辑的变化直接倒逼险企在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团队建设、考核标准等方面创新升级。
“新能源汽车厂商和车主更关注理赔时效、赔付速度、理赔质量、理赔服务,赔付速度会直接影响车企的交车速度。”赵环宇表示,需求的变化需要汽车保险公司在供给端能够及时响应。
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内涵,在车险逻辑转变中持续丰富。在2021年12月前,在整个车险市场中,新能源与燃油车共用一套保险产品,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了新产品、新费率。
而今,车险业务不能仅停留在理赔,需要延伸到“保险+服务”模式。新能源车对保险服务提出了新需求,对险企服务体系搭建和革新也提出要求。
例如,在线下,为缓解新车车主的“里程焦虑”,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推出了新能源车“一键加电”服务,30分钟上门、10分钟快充(加电后可续航100km)。服务对象主要为平安承保、有车损险、需要电能补给的新能源车辆。
在线上,平安产险旗下的平安好车主App上线充电预约、应急接电、电车保养等新能源车主专属服务,同时推出新能源车能源省钱卡,让新能源车主享受更优惠服务。2022年,累计为新能源车柱提供电池充电服务超25万次。
而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险企的团队人员考核机制、技能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保险销售端、定价端及理赔端。
在保险销售端。从经销商模式切换到直营模式,对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和销售技巧都提出了新的考验。比如,直营模式下的“总对总”合作需要具有全局视野,深刻理解车险和厂商的底层逻辑。
而在定价端。由于数据的匮乏,险企对从事精算定价人员的配置和能力要求更高。这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更专业,甚至是统计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专家加入,结合新车的风险特点,来研究新车定价怎么做。
而理赔端更能体现人员变化。因为新车核心是三电系统,需要有更专业的新车相关人员进入理赔单位。
据了解,目前平安产险正推进与新能源主机厂和电池企业全面合作。中国平安在年报中表示,未来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里程保险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展望未来,智能网联车时代已初露峥嵘。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三阶段,消费端也将出现新需求,险企在供给端也需未雨绸缪。
车险作为汽车驾乘风险对冲的核心手段,正在经历供需两侧的变革。从传统燃油车时代、新能源汽车时代,再到智能网联车时代,一场新的金融新供给需求,都在呼唤险企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布局。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