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真
1987年,30岁的温州人林上明闯荡上海滩,在印刷、广告行业白手起家,十余年后已成业内翘楚。
2000年,52岁的上海人陆康,从澳门回到阔别20年的上海,继续潜心于书法篆刻创作。
(张大千作品、蒋中正题字和宋美龄画、喻继高作品)
陆康自幼随祖父陆澹安熟读经史,学画得到刘海粟、来楚生、钱瘦铁等大家点拨,篆刻则师从一代篆刻名家陈巨来。陈巨来晚年论陆康:“近观其所作,果蹊径别开,恢恢乎游刃有余,时或如峦鸟相逐,奇花初胎,时或雄拔出之,则燕赵儿控紫骝于旷汉,有忽过新丰还归细柳之概。”陆康后以元朱文和鸟虫篆名世。
(黄永玉作品)
林上明经友人介绍,拜识了陆康先生。开始喜欢收藏的他与陆康一见如故,从此联袂书写了一段收藏家与艺术家的佳话。
初秋时节,“无一日不欢——林上明收藏陆康印章对联展”,在城隍庙新藏宝楼,集中展出林上明收藏的陆康100件篆书书法对联和100多方鸟虫篆印章。创作于2000年至2003年间的这批佳作,完整呈现了陆康回归沪上后,艺术臻于成熟阶段的面貌。
一方方印章,勾起林上明的回忆:“福州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内蒙古巴林石,四大名石的产地,我们都去找过好石头……”有一回,结伴访得一方昌化鸡血石,陆康兴奋地以鸟虫篆刻下“婵娟长久”四字,边款则分别用行书和隶书刻古诗两首,并记录这段金石缘。
(傅抱石作品、林散之作品)
陆康曾在2008年某期《航空港》月刊,写过一篇《日进不息的林上明》,说自己“一有雅集文玩的机会,邀其同往,亲临现场,析文论艺。不数年,上明已经积累了不少收藏知识,同时藏有不少名家墨宝和印石名刻……上明喜欢刻印,常挑灯不眠,或临摹,或创作,积一勺,累微尘,立志笃行,的确难能可贵”。在那篇短文中,陆康还不吝为林上明创意的“如意锦盒”做广告。“……经过反复研究,并参照乾隆贡品的包装发展而成,盒内置内折部分,分左右板剔挖成凹凸如意云头形,互相关合时巧妙镶嵌扣入,整体统一美观,品味古雅,富丽堂皇,工艺华贵精致,更由于此盒有祝愿人人美好的寓意,广为文玩藏家接受喜欢。”
有一方鸟虫篆“吉人天相”,原是汲古斋斋主杨育新请陆康刻的,也被林上明看中、请走。过了20年,“吉人天相”出现在“无一日不欢”展品中。而这个展览主要的操办者,正是汲古斋。
杨育新识货,陆氏对联、印章之外,另一批名家书画又令他眼睛发亮:吴湖帆、傅抱石、黄永玉、张大千、谢稚柳、陈摩、高振霄……
林上明清晰记得,陆康介绍他收的第一幅画,便是陈摩作于1938年的山水画。陈摩(1886—1945),人称其画“得伯年之苍雄,昌硕之浑厚,子祥之秀逸,廉夫之雅静”。而那副高振霄的对联,则是陆康带他去广东路古玩商店买的。高振霄(1877—1956),清末翰林,书法清淡挺秀峭拔。
就这样,收藏家林上明与艺术家陆康相伴走过十几年,成了陆康笔下的“上明学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