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嚼食槟榔的南岛语族,既是其发明者,亦是将其贯彻至今的实践者。中文“槟榔”与马来语槟榔“Pinang”音近,很可能音译自马来语。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来看,槟榔更有可能来自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群岛在公元前2660年前后已有嚼食槟榔的情况。“古印度关于槟榔的文字记载最早,数量也很多,至今印度仍是嚼食槟榔的第一大国。”印度人一般不说自己嚼槟榔,而是说嚼paan“混合嚼块”,槟榔在印度具有宗教上的属性。
第一个留下关于槟榔记录的欧洲人是14世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黑齿是美女的标志,一口白牙的女性是不被社会认可的。嚼槟榔是能使牙齿变黑的最普遍方法。南岛文化普遍认为黑齿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黑齿成了后天行为造就的文化标识。欧洲国家通过操纵槟榔的贸易来加强对当地人的控制,讨好土王和当地贵族,与其他欧洲殖民者争夺资源。
在中国的历史里,华夏民族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首次接触到异域物产槟榔。在汉朝,槟榔曾经凭借杀菌、驱虫、消毒、消食、消瘴“洗瘴丹”的药用价值传入我国,后来也演变为祭品之一和对抗瘟疫的用药,比如槟榔礼佛。槟榔对治疗热带寄生虫病有一定的效果,因此也成为了岭南地区古人保健卫生的必要手段之一。
魏晋时期,衣冠南渡后,槟榔不单是确有良效的驱虫药,还是为南迁壮行的“定心丸”。槟榔由于没有枝丫,在魏晋之后,它的寓意由政治上忠贞不贰,转化为了男女情感上的忠贞不贰。
而在封建帝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关于槟榔的故事也在继续。清朝皇帝的外交赠礼是最高规格的礼仪象征,普通的赠品有如意、茶叶、陶瓷、丝绸等,这些都是当时价值连城的珍稀之物,象征着天朝上国的深厚文明。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接见外交使团时送出了自己的槟榔荷包作为外交赠礼。这个槟榔荷包并不是随便一种礼物,而是乾隆皇帝自己腰上的槟榔荷包。这份礼物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如意和圣旨,因为这代表了乾隆皇帝对外交使团的极高亲近度和信任。这不仅证明了乾隆皇帝随身携带槟榔,可以经常享用,更表明了他将自己钟爱的槟榔作为国礼赠予外交使团,这种高端的操作赋予了槟榔荷包所前所未有的特殊意义。
古今中外关于槟榔的发展史可以称得上植物界的传奇,因为它不仅是作为一种作物被不同时期的人们认知,更因为它在不同阶层的生活中充当了许多文化、政治、经济的象征符号。让不同世代的人可以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