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它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骨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如今,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观察当下的文化发展,传统文化学者关彦斌阐述了目前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可发展方向。
一)教育多年来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关注不足。家庭教育更注重提前知识教育和才艺学习,而中小学阶段对传统文化的涉及范围有限且深度不够。尽管在后续的高等教育中存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但它们在整体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够,载体单一。因此,在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下,培养传统文化人才面临严峻挑战。
二)缺少传统文化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中医和戏曲等领域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然而,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历至上和结果至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些传统技艺和知识。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巨大影响。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中断的危机。
三)部分民众不能理性看待传统文化
一部分群众过于神圣化传统文化,缺乏平常心。他们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标准视为不可动摇的准则,并强行推广给他人。这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态度限制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元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极少数群众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将其视为糟粕,崇洋媚外,缺乏民族文化自信心。
对此,关彦斌也表示:“虽然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要保持对其的高度自信,同时也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其良好发展的一面。”
如今,传统文化发展欣欣向荣,众多优秀作品结合传统文化,脱颖而出,彰显文化自信:如《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长津湖》等,都在展现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凸显了民族自豪感。同时,《只此青绿》等舞蹈诗剧,以及《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艺术节目,通过现代手法传播古代诗词、艺术和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观众。
北京冬奥会上,传统的诗词、美食以及剪纸等文化元素得以大放异彩,使世界更加关注和欣赏中国的文化魅力。孔子学院作为一个重要的海外文化推广平台,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中华语言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并喜爱上中国的文化。总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了越来越高的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未来传统文化发展,关彦斌也包含期待,认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成为我们时代的使命,无论是保护古老的传统技艺,还是传播优秀的文化艺术,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全球合作与互鉴,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