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圆脸,微笑。这是一组普通的词语,但组合在一起,用在一个初见之人的身上,就会有这样的印象:人很精神而且随和。偏偏眼前之人的微笑,像滩上的清水,浅浅的,有涟,从根上长出来。一种打开,不染尘的相遇。
姚老师就在身边,给你递一牙西瓜,一碗面。
姚老师的声音很轻,静水深流上转着的旋涡声。
与他的手相握,感觉到的是厚实、可靠,暗中传来一种力量,似乎是不需要说明的两个人都懂的沉甸甸的承诺。
七月的气温,罕见的高,稍动就有汗水出来。还算宽大的厅室里,电风扇嗡嗡叫着。窗外,大山一层裹着一层,苍茫深邃的绿层层荡开,浅绿、墨绿在广角镜头下望不到边。
几沓宣纸,几支毛笔,是姚老师随身的深爱之物。
笔在纸上点、勾、画。即使站着说几句话,也把左手端起来,让意外的墨点滴落在手心里。
我在写字台一头,把宣纸抻平,看他落笔,看他运势。看他,就是看我自己。一幅字已完成,我还没有看出喜欢来,就像外面的绿色,很遥远。
“俯瞰红尘,高超碧落”,一个“尘”字,牢牢吸引了我,最末一横,向上挑起,圆润收笔。这个字就生了根,在纸上,也在我心里。“碧”字的一撇,向左下方开去,先细后宽,微顿,再挑起。我专心看着纸上生成的每个字。一笔一画,一停一顿,像呼吸,有的短促,有的绵长。“一呼一吸,脉行六寸”。那一撇,想必是姚老师的一个呼吸,也是“碧”字的一个呼吸,更有可能是我的一个呼吸:绵——长——这一笔落下、完成之际,我渐渐生出欢喜之心,这心似乎又被一个绵长的呼吸撕裂。是的,是撕裂。有裂帛之声。极细微,极强大,能穿透头顶的白云,能穿透门外的远山。
一点一横,一撇一捺,藏着轻巧与大方、灵动与厚重,藏着虚与实,理与趣。
铺纸,展笔,凝神。“怀抱观古今”“厚德养福寿”“抱朴凌云”,几幅字就显在面前,字有字的架与势,人有人的风与骨。我觉得,姚老师与他笔下的字融为一体了,与其说他写的是字,不如说他写的是“我”。字随“我”行,心手合一,此乃大境。
我不懂得书法,每次站在书法家身边,观其谈吐,观其运笔,都会被他们的书法造诣折服。喜欢他们泼墨挥毫的酣畅,喜欢他们在作品中创造出的意外惊喜。次数多了,我也能从一幅幅书法作品里,感知到微妙的“神”与流淌在笔墨之间的“韵”,独自喜欢着品味出的豪放、沉默和内敛,并揣测书写者内在的“人”的气质。
但是观看姚老师书写作品,他带我看到的是“境”,是平缓柔和,是脱离了匠气和燥气的“静”,是灵魂。我感到的是之前从未有过的震撼,是颠覆,是破碎之后的重新整合!我不得不去重新认识艺术,也许,艺术的生命就是“境”,这只能“意”会了。
姚老师说,小时候,“耕读传家”的训诫,对他影响很深。后来,他不光读了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硕士,还读了西安交大的哲学博士。姚老师自此完成了“修、通、达”的艺术道路。我明白了什么是挚爱与追求,什么是博大与宽厚,什么是艺术的生命力。有朋友说,文学作品里的文字要有生长性。我想,所谓的生长性,就是生机,就是无限延展。姚老师的书法作品,看不到边际,只有淼淼流动的气韵。也许,当他写“碧”的那一撇时,他身上或者作品里的气韵撞到了我,撕开我封闭陈旧的心灵空间,让我重新看到了自己。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是姚老师书写作品时的状态,他说这是“寂”。《辞海》里解释,寂:心神安静,无杂念。《心经》里说:“观自在菩萨。”无我无物,“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我一直认为,世间一切皆是缘,遇见一个人,一棵树,一朵花,离不开缘的导引。遇见姚老师是缘,遇见“境”是缘,遇见“寂”更是缘。它撕裂并弥合了我心的空间。
我,感谢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2023年3月1日,复星医药全球首个且唯一双通道止吐药物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奥康泽®,Akynz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