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太重要成员,中国一直用自己的主张和行动推动各方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的繁荣同样离不开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或许更能理解绿色低碳发展与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能力两个关键点的深刻意义。
国家大背景之“势”
基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中国不断通过基建输出构建亚太经济圈。此前规划了两期中泰铁路工程,致力于打通与老挝、泰国的基础设施联通和物流联通,并成功实践了印尼雅万高铁试运行、启用中老铁路货运站等。这些举措对于促进国内和国际在经济方面的双循环,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争取早日建成高水平的亚太自由贸易区,都具有重大意义。
想保证资源充足使用的同时又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必要的措施是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少高碳排放,所以不断完善基建设施、推进物资循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大趋势。
经济待转型之“急”
通过数字化改革,重新整合链路全环节,提高供需对接效率,是重中之重。在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导致的经济挑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受到冲击,但这也正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过去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在每一次经济回落的时段,都会有新的业态和转折点涌现,让经济有机会掉头猛增,而我们现在通过发展数字技术和数字能力,可以给原本的传统行业带来指数级增长,加快催生行业新的生命力。
企业小困局之“伤”
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不仅仅是此次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讨论出的结果,更是国家这几年来一再倡导的步调,目的是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引导更多的企业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面向基建领域,大量中小型企业或者初创企业同样面临诸多困难,普遍存在的有:在工程全周期中有信息差,在物资流转和使用周期中效率不足,在产业协作周期中难以做到数字化、标准化,非“主营”技术引入外包成本高,且缺乏全盘化视野。
站在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也是中国基建风云际会之时,大量中小基建企业的方向在哪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2022年9月工信部提出,培育近800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干企业,并直指废钢铁、废塑料两大产业。
时代和政策都给我们指出了方向,资源整合共享、资产循环利用、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新生态是基建产业大势所趋。紫菜云旗帜鲜明的贯彻低碳发展,运用近20年的积累与沉淀推动构建基建产业绿色循环新生态,与“亚太奇迹”中两个关键点的倡导不谋而合。
关键点一:低碳循环,打造绿色经济
数据统计,中国碳排放40%来自于基建领域,推动基建产业绿色发展是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支点。紫菜云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建基建物资共享平台,通过旧物资的再利用/再制造/再匹配,减少大量碳排放,不断创造物资循环价值,为双碳减排做出了极高贡献。
同时,紫菜云平台通过盘活闲置物资,高效维保和回收,创造物资使用流转的循环,给基建行业的企业极大降低了使用成本,顺应了数字化绿色化可以持续发展道路,为打造绿色经济不断做出努力。
关键点二:扫清障碍,直迈专精特新
基建产业多以中小型企业组成,紫菜云响应“以增长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首先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多业务场景、多数据类型、多资源类型上云,进行全面资源共享,协助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价值,整合信息价值,提高中小型企业在工程生命周期中的运营效率。
其次,紫菜云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标准指导和技术支持,目前已完成30个大品类,100余个细分产品的标准图集建设,形成了从设计、生产、再制造、鉴定、置换,到交易的全套标准化体系,减少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技术和信息壁垒。
最后,紫菜云还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协同制来提高中小企业的承载效率,让其在通往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在更有利的环境下自由生长。
在低碳战略与绿色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发展的趋势浪潮中,在基建产业由粗放发展到精益运营的需求中,紫菜云通过共享经济思维,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出基建产业大循环的新模式。这是产业数字化的新样板,也或将推动基建发展的新革命。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亚太奇迹”需要每一个国家的参与,更需要工商界的繁荣发展来践行、来展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