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之学绵延不绝,诸子之研究作为近代文化革新的重要力量,更是名家辈出,在中国文化的自我重构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11月18日下午,胡适弟子魏际昌先生《紫庵文集》新书发布会在沪举行,往溯诸子研究学脉,进一步为子学之发展探索新方向。
此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人民出版社、河北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紫庵文集》主编方勇教授,人民出版社编审、《紫庵文集》工作小组主任、责任编辑孙兴民,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双新教授,以及中国屈原学会顾问、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逵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炳海,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毛庆,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志啸,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漳平,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方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曹峰教授,上海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郝一民教授,浙江科技学院语言文学学院张涅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大学、扬州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高校的30余位中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出席此次盛会。
方勇教授、孙兴民编审和陈双新教授首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孙兴民编审讲述了与魏际昌的师生情谊,以及《紫庵文集》的编纂出版过程。陈双新教授赞扬了魏先生的大师风采,表示明年学校将召开《紫庵文集》专题研讨会,进一步发扬其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作为亲炙弟子,方勇教授对魏际昌先生之生平、学术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说,魏先生家学渊源,四岁启蒙受传统国学教育,十四岁学完四书五经,入北京大学以后又得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余嘉锡等名家教导,其学问贯通古今中外,可用“博通”一词概括;其学术研究着力于诸子,《〈论〉〈孟〉研究》《先秦诸子的“名学”问题》《诸子散论》上承晚明诸子和胡适“经子平等”思想,对现代诸子学发展有积极推进作用;其性格自有燕赵之士和东北汉子的“血性”,对社会之发展积极参与,正是诸子入世精神的体现。
与会学者深情回顾了与魏际昌先生交往的过程。赵逵夫教授高度称赞魏先生严谨的学术态度,认为老一辈学者做研究是“为了解决一些学术问题”,这种治学精神是我们最值得继承的。李炳海教授认为魏际昌一代学人经历了特殊的时代,学问由约入博、由博返约,经国故艰难而更坚韧不拔,又培养大批学者弟子,希望后辈们赓续师门传统,有见识有担当,各师派争奇斗艳源远流长。毛庆教授再叙与魏先生“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称其“得了胡适先生的一种风范”,宽和大度,其学术“吃透了两头”,在诸子和明清阶段研究最有成就,由傅山到胡适到魏际昌到方勇,正可以建立起一条师承和精神相贯的传统。徐志啸教授称魏际昌之学问“博通渊雅”,可为近人之模则。汤彰平教授亲身感受了魏先生对后辈晚学的关切鼓励、对不良学术风气的严厉批评,还有对楚辞学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大力推动,对老一辈学人之风采大加赞赏。方铭教授着力强调了魏先生作为创始人之一,对楚辞学会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对魏际昌先生之学术研究和《紫庵文集》的出版,与会学者们展开了初步讨论。曹峰教授认为魏际昌先生之名学研究别开生面,以训诂正名,有别于现在通行的西学化的逻辑研究,“回到了中国古代名学的本来面目”。张涅教授充分肯定魏际昌先生在“名学”上的成就。他认为,魏际昌“名学”注重“名实”关系,并将其意义从社会政治领域拓展到了哲学思想领域,落实到思想史领域,属于训诂哲学一脉,其研究前承章太炎、胡适而有修正和转进,后启方勇教授“新子学”理念,是近代诸子学史上重要的一环。张洪兴教授分析了魏先生著作以教促研的特征。贾学鸿教授则主要突显了《紫庵文集》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和启发性,强调要以中国视角进行文化研究。作为《紫庵文集》副主编,中山大学助理研究员孙广详细梳理了《紫庵文集》历时十余年的编集过程。陈志评教授认为,《紫庵文集》的出版,给现当代学术史上第二代知识分子之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也让我们在了解魏先生这一代知识分子学术思想成就的同时,对五四以来的学术有了新的认知和反思,并启迪我们思考未来的学术走向。
以《从“诸子哲学”到“新子学”》为题,郝一民教授系统论述了从胡适、魏际昌到方勇的“诸子学”发展脉络。他说,胡适的“整理国故”,其核心在于诸子百家之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中国哲学史大纲》;其弟子魏际昌一是基于北大学养和胡适亲授的学术根基,对中国传统文化博览深研,二是对诸子之学遥相呼应,在治学中加入时代元素和理解,三是新时期集中精力深耕文本,别具一格解读,四是对学生精心传授,激发创新突破,形成独特门派;魏先生学生方勇教授“新子学”的提出,再次回应了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新子学”的治学方法、思想与宗旨,正是胡适所倡导之文化自新发展的精神的回响。所以,“由胡适先生从其‘整理国故’思想主导下的‘诸子哲学’开启,到其弟子魏际昌先生在中国当代语境系统深入地诸子解读和学理阐发,尤其是到21世纪,胡氏之第三代传人魏际昌弟子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学’——使得整个诸子学得到了里程碑式的升华。”
魏际昌(1908—1999),原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屈原学会首届常务副会长。魏际昌出生于儒素之家,祖父魏化纯为晚清秀才,魏先生自幼受祖父教导,奠定了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中学时代即从高亨学习文字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胡适,广泛听取了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马叙伦、刘文典、黄节等北大名师的课程。胡适一生共招收过四名研究生,其中一名未报到、一名中途弃学从政、一名中途转入考古学,惟有魏际昌先生沿续胡适学脉一直推进。其硕士论文《桐城古文学派小史》之选题为胡适所指定,是近代首部研究桐城派的专著,首倡桐城乃“学派”而非“文派”之说。后任湖南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馆长、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教授等职。任职东北中正大学教授期间,与高亨、傅贵云等组建“国学研究会”,以“专注文史,翻新国故”为宗旨,并主持其事。建国后,历任西北艺术学院、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教授。晚年与姜亮夫、汤炳正等共同组建了中国屈原学会,并任首届常务副会长,为屈原和楚辞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魏际昌继承了胡适的学术路径,而又多有突破,其治学以古代文学为主,旁及经学、小学、史学及文学创作,而以诸子学成就为著。他以“训诂”贯通先秦名学,突破了其师胡适以“逻辑”贯通名学的藩篱,建立了首个立足于诸子本身的名学体系。魏际昌的学术研究,深刻反映了近代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由“西化”到矫枉回归的转变历程。
《紫庵文集》是魏际昌存世著作的全面结集,是对魏际昌学术思想、人生履历的系统呈现,其中大部分文献为首次披露,将为学界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大量一手资料。整理工作得到河北大学文学院的大力支持,由方勇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团队实施整理,前后历时16年,收录魏际昌及夫人于月萍的学术论著、诗歌、杂文、书信、日记等可以搜集到的全部文献,并附有年谱、传记及相关研究,共计11册530万字,于2022年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