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进入普通消费者的家中,开始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机器代替双手也已经成为智能产品发展的一大趋势。
如今,扫地机器人开始代替我们家中的扫把和拖把,成为现代智能家庭生活中的“标配”。
不过,即便其智能化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但面对地面到底是否扫拖干净等进阶功能仍然让扫地机器人望而却步。
针对上述难题,今年8月底,云鲸推出的扫地机器人J3找到了解法。顽固污渍清洁不彻底、拖布脏了只能频繁手洗、二次污染导致机器人和稀泥、机器人够不着墙边柜边的死角……这些难题的解决都能依靠J3的“鲸灵托管”功能一步到位。
▲云鲸扫拖机器人J3
国内数据调研机构奥维云网的报告显示,2016-2021年,中国扫地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由超38亿元增长至120亿元。根据其线上监测数据,2022H1带有拖地功能且扫地机器人能够自己洗拖布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购买的首选。
可以说,扫地机器人这一品类的发展,的确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发展轨迹已经逐渐清晰、成熟,从“碰撞型”向更加智能化升级。从市场角度而言,国内扫地机器人头部品牌格局已基本成型,想要从这一片红海中成功出圈难度极高。
成立于2016年的云鲸,则成为了其中的一匹黑马,靠着6年时间发布的3代产品在扫地机器人行业中掀起了多次颠覆性创新。
以此为背景,智东西和云鲸新品J3产品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了解了云鲸扫地机器人“黑科技”背后的故事、其技术布局以及他们对行业趋势的独特判断。
一、“瞎撞墙”到“真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进阶之路
诞生之初的扫地机器人,其实就是加了轮子的吸尘器,但不论从功能还是命名,其核心都紧紧围绕着智能清洁。
1997年开始,伊莱克斯推出的三叶虫扫地机器人拉开了智能清扫机器人的序幕,但由于其过于笨拙且价格昂贵,导致这类产品并没有打开市场。
直到2002年,被称为全球扫地机器人鼻祖的iRobot,推出Roomba系列,使其智能化属性愈加明显。
在这之后,自主规划路径、激光导航等更为智能化的升级点成为其必备功能。扫地机器人这一品类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这一行业陷入一片红海。
这正是云鲸成立的背景,但这家创企仍然写出了自己的新故事。
6年间,云鲸共推出了3代产品,其迭代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2019年,云鲸首次开创自清洁拖地机器人,2021年发布“能自动换水”的二代扫拖机器人,今年又推出“会思考的J3小鲸灵”,让扫地机器人完成从“解放双手”到“解放大脑”的进阶。
1、从扫到扫拖一体,开启解放双手新思路
扫地机器人虽然命名上为“扫地”,但实际上它承担了扫加拖两大功能。不过,云鲸新品J3产品相关负责人谈道,当时,他们在市场调研时发现,市面上的机器人要么只能扫,要么一块抹布拖全屋,然而,国内家庭地面对拖地的需求十分旺盛。
这就导致,消费者在真实使用场景中,只能选择扫地,还需要人工拖地或者换洗拖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因此,云鲸耗时三年,将目光从扫地聚焦到了拖地上,首次突破了拖布自清洁技术,成功打入扫地机器人市场。
2019年底,云鲸扫拖一体机器人J1正式发布,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首次将消费者的双手从洗拖布中解放出来。”其三角形专利拖布采用双旋转加压,能够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清洁效果,引入双水箱形成大基站支持拖布回洗功能。
其中,云鲸首次突破了自动洗拖布和自动回收污水技术,并在基站内引入大水箱,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以往扫地机器人的产品形态,也刷新了消费者对扫拖机器人的认知。
▲云鲸扫拖机器人J1
2、看到消费者刚需,抢占自动上下水新高地
第二代产品的研发可以说和J1一脉相承。
在前期市场调研中,他们发现,水箱虽然能将消费者从繁重的洗拖布工作中解放出来,但这也伴随着消费者需要经常倒清水、排污水。“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在其它渠道购买自动换水装置,尽管其并不美观,我们也意识到,这个功能实际上是他们的刚需。”相关负责人坦言。
因此,自然而然地一款能自动上下水的J2就应运而生了。不仅如此,为了降低消费者的安装难度,云鲸还同时提供了包含上门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
▲云鲸扫拖机器人J2
云鲸J3则是其在扫地机器人智能化升级之路上的又一次进阶。
并没有被这一片红海淹没,云鲸凭借着对产品创新和极致的追求,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但我们一直坚持‘精品战略’,希望能够给用户和市场带来有突破的、好用的创新产品。”相关负责人告诉智东西。
事实证明,云鲸的产品策略是正确的,在发布J1、J2后,拖布自清洁、自动上下水功能也逐渐成为扫地机器人产品的标配。
二、智能+清洁双管齐下,四大变革助力“解放大脑”
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化家电产品的代表,这类产品的变革,离不开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投入。
截至目前,云鲸的研发人员占比达到30%以上,涵盖硬件中心、软件中心、测试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多个子部门。“总体来看,我们的整个产品设计和研发流程正在向更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相关负责人说。
从专利角度看,云鲸目前已经申请了400多篇技术专利,集中在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绘制)、三维感知、AI物体识别、机器人结构技术等多个领域。
这都构筑了云鲸的技术护城河,也是其“做有价值的创新,做极致产品”的初衷体现。从产品角度而言,其第三代产品云鲸J3,则又一次证明了其对“极致产品”的追求。
扫地机器人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地面变得更干净,但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污渍扫一次、拖一次并不能完全清理干净,这个时候就需要消费者手动设置相关参数,还要一直在旁边观察地面的清洁效果。
那么,如果让扫地机器人自己判断、自己决策呢?而这也正是云鲸研发J3的初衷。
相关负责人说:“基于这些痛点的洞察,我们希望给消费者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让机器人能够更聪明地完成地面清洁工作。”
1、一站式智能清洁:自主判断+自主决策
相比于传统家居设备,智能家居虽然在智能化升级上不断完善、创新,但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复杂的设置工序不免让人头大。例如,要针对不同材质的地面做出不同的判断、根据脏污程度设置清洁次数等。
因此,云鲸J3的鲸灵托管功能,就可以让扫地机器人根据已知的地面材质,和感知到的地面脏污程度自动调整拖布湿度、拖地下压力和清洁次数,让其以相对应的合适参数和次数完成地面高效清洁。
▲云鲸J3鲸灵托管功能
此外,清洁完成后,J3还会自动生成视频清洁报告。
这背后的黑科技包括云鲸独创的脏污识别技术。消费者往往会通过肉眼观察地面、污水,或者用手感知地面的灰尘,不过,这件事让机器人来做其实还是很有难度的。
因此,研发人员另辟蹊径,让扫地机器人通过感知污水脏污、干净程度,来自主判断“地要拖几次,拖布要洗多久”。
2、扫拖分离,防止干湿交叉污染
扫地机器人从扫地到扫拖一体的进阶,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扫地机器人下方的刷子还在清扫灰尘,湿湿的拖布已经放到了地面上,这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地面和拖布都越来越脏。
因此,扫地机厂商要做的不仅是实现“扫拖同时进行”的清洁需求,让消费者免去手动更换模块的程序,还需要考虑如何防止扫地机器人产生干湿混合污染。云鲸J3提供的解决方案是通过首创的“DirtFree清洁收放系统”,让扫地和拖地实现真正意义的干湿分离。
这一扫地机器人能够自主切换单扫、单拖、扫拖同时、先扫后拖四种模式,还能通过拖布、滚刷、边刷在不同工作场景下调整到不同位置,有效避免了干湿交叉污染,更进一步解放消费者双手。比如,在鲸灵托管模式下,机器人进行弓形清洁时,只有未清洁区域一侧的边刷会正常旋转工作,已经拖干净的一侧边刷会停转,做到“拖过不再扫”,避免边刷上的灰尘等污染已清洁区域的地面。
3、不放过任何清扫死角,独创“扭屁股”姿势
此外,每个家庭都有其特点,房屋的大小、房间个数、地板材质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区别。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扫地机器人形态都是圆形,而我们的家庭中会有墙壁、角落等,这对于圆形的扫地机器人其实并不友好,因此沿边清扫时,往往靠近墙壁的一段距离会清洁不到。
因此,云鲸J3独创扫地机器人特殊扭动前进的“扭屁股”运动姿势,搭载能够测量光电在探测表面连续位置的光学探测器,可以在机器人沿物体边缘运动时控制机器人与物体的距离,使得其能延边补漏墙根墙角等清洁盲区。
▲云鲸J3独创扫地机器人特殊扭动前进的“扭屁股”运动姿势
4、触摸屏简化操作流程,老年人也能轻松交互
扫地机器人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日常必备工具,因此在交互方式上,需要更加适用于大部分消费者群体。让消费者使用较为简单的控制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固定清洁流程。
J3基站搭载了LCD触摸屏按键,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一系列基础操作。用户在APP上完成个性化清洁计划设定后,将其添加到基站主页,消费者在基站上就可以直接触发,缩减了消费者的设置流程。
▲云鲸J3的APP相关功能设置
针对于老年人等特殊群体,J3基站同样支持其家属远程为老人设置相应工作计划,并推送至基站屏幕。
从此功能升级来看,云鲸的以用户需求为先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始终。
三、追求从0到1突破,清洁、智能升级寻求质变
在扫地机器人市场中,云鲸诞生之初就立足家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其产品体系也一直聚焦于扫地机器人这一品类。基于此,从零开始的云鲸也一跃成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黑马。
即便这一市场中已经有很多头部玩家,为其定义了规则,但刚入局的新玩家如何让消费者记住自己并在这中间构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只能寻求从0到1的突破。
以云鲸J3此次的“脏污感知能力”为例,云鲸通过自研的污水传感器和一套智能检测算法构成了“DirtSense污水识别系统”,让J3可以根据脏污信息智能化地决定 “拖布洗多久”、以及“要不要再拖一次”,这一功能在行业内属于首创。
云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才将“用什么指标代表水的洁净-脏污”、“怎么才算是污水”这些问题抽象成机器人和传感器能够理解的信息。
▲云鲸J3脏污识别功能
云鲸的产品布局一直是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既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看到其真正的痛点,同时还要兼顾其产品能够真正解决这一痛点,让消费者买单。因此,“即使面临着巨大的交付压力,我们仍然坚持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对用户体验不够好的细节。”相关负责人告诉智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要推翻前人已有的积累,又要推翻自己重来。他补充说:“我们能坚持下来的动力就在于,虽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产品能做成什么样,但我们知道这个方向对于用户是好的。”
事实上,在推出第一款产品之际,云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在产品临发布前,研发人员发现两块圆形拖布的设计无法顾及所有的地面,在其中间会有一道缝隙无法拖到,因此,他们只能将产品方案推倒重来,将圆形拖布更改为三角形拖布。相关负责人说:“这直接导致我们的产品上市时间推迟了三个月,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企业决策。”
相比于如何推翻经验,一家企业能有勇于否定自己的勇气则更加重要。
举例而言,此前,市面上常见的扫地机器人大多采取边扫边拖的清洁策略,这一设计能够大大提升其清洁效率,但清洁的效果并不好,“会存在干湿混合污染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J3首创DirtFree清洁收放系统,让边刷、中滚刷和拖布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下调整到不同的位置,来防止出现干湿混合污染。
针对于扫地机器人清洁和智能的核心能力,云鲸则使其从“解放双手”到“解放大脑”实现了质的提升。
相关负责人告诉智东西,他们认为,技术服务产品,产品服务用户。产品的价值并不在于产品技术细节的繁复和困难,而在于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困难、为用户带来了什么价值。
以噪音污染为例,家用电器在消费者居家场景下,往往会伴随着对噪音强度的考量。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噪声的标准,噪声强度在50~60dB时就会产生相当的干扰,而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扫地机器人工作噪音在60-80dB中间。
因此,云鲸采用了全方位降噪静音设计,在单体零部件上采用成本更高的静音无刷电机,结构设计层面为吸尘器工作噪音频段设计了降噪腔室,整机层面通过隔离噪音源、隔离震动传导等来达到降噪目的,最终使其噪音强度最低可达到39dB。
在清洁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他们聚焦于进一步解放消费者的大脑。让扫地机器人从单一的清扫工具变为更加全能的消费升级体验。而相比于解放双手,解放大脑对于扫地机器人而言,其在智能化升级上的变革可能更为巨大。
结语:在扫地机器人红海中挖掘新故事
扫地机器人市场风起云涌的这些年,涌现出多个玩家,并成功跑出不少头部玩家,在国内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在这些玩家的竞争中,使得这一品类逐渐成熟,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让更多新兴玩家越来越难以找到新的变量。
而在这之中起步较晚的云鲸,甘心花大量的时间去研发、追求技术、产品,不断在这一品类中找到新的突破点,并以此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在其发展进程中,扫地机器人已经从“瞎撞墙”、“解放双手”到“解放大脑”。时至今日,其核心功能基本完善,而云鲸的不断突破又让市场充满了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