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1200米的中缅边境,起伏的山峦间,隐隐约约的传来一丝光亮,走近一看,原来是立在一处相对平缓的洼地上的两间白色板房,这就是畹町边检站的木噶洋疫情防控执勤点。
此刻天蒙蒙亮,一群由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的执勤民警与驻地解放军连队战士组成的90后巡逻队便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一次联合边境巡逻。
出发!向着中缅边境18号界桩
清晨的山中,大雾弥漫,能见度极差,排头的民警举着手电,手里拿着一把当地的户撒刀,不时地砍去巡逻道上生长过于茂密的杂草,不一会儿,两只裤脚便已被晨露浸透防护服打湿,冰冰地贴在腿上,很不舒服。巡逻队的执勤人员们却不以为意,只是相互叮嘱道:“一定要小心!别被树枝勾破了防护服,这么湿润的地方是蚂蟥蛇蚊的天堂,被咬到就麻烦了。”继续往前走,巡逻道慢慢开始变得狭窄陡峭起来。若是有人第一次走,肯定是打退堂鼓了,但巡逻队中没有人多言,快速有序地向上攀岩,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巡边踏查工作。执勤人员告诉随行的人:“去年7月份的暴雨导致山体多处滑坡,巡逻道有些地方都没有路了,现在我们走的多了,又重新踏出来了。”“巡逻路上有什么困难吗?”随行人员问道。执勤民警杨明显想了想,嘿嘿地笑道说:“实在有,那就是费鞋!保障边境一线安全是我们的责任,职责范围内的事说什么困难呢。”
观察密林中的异动,警惕有人从事非法活动,查看沿路拦阻设施是否遭到破坏……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后,太阳也升了起来,联合巡逻队到达中缅边境18号界桩。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国旗,对着界桩一字排开敬礼,阳光照在18号界桩上,熠熠生辉。此刻,自豪与光荣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坚守!头顶国徽身后是祖国
“肚子饿了吧,一会就煮东西吃”。执勤人员杨路波告诉随行人员。返回执勤卡点后,全体人员先是严格按照防疫规范进行消杀,“脱退防护服、手消、更换口罩……”每一步大家都做的严谨认真,带队民警告诉随行人员:“当面一线近来疫情反复,为了保障我们同志的自身安全,防护一点也马虎不得。”褪去防护服的民警们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手指也因为汗水浸得发皱发白。谁能想到,两个小时前这里还是寒气逼人,讲话都能看到白气呢!
“吃早点了,今早吃面条哈。”不一会儿,值班的民警煮了面,招呼大家吃早点。一碗番茄鸡蛋面下肚,赶走了巡逻带来的疲惫。看着硬化过却不太平整的地面,两间小板房立在三岔路口,不远处还有当地老乡放养的牛悠闲地吃草……“你们的执勤环境挺艰苦的呀!”随行的人说道,一旁的陈伟副队长说:“现在好很多了,一开始刚设这个防控卡点的时候,没水没电,连队和我们的人都是住帐篷,现在板房建起来了,电线也架起来了,我们又找了一眼泉水,相关物资由单位补给,越来越好了!”“辛苦了你们”随行人员说道,陈伟摆摆手答到:“头顶着国徽,身边是兄弟,身后是祖国,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路断了就修路、电断了就接线、水停了就自己买管子架管道、帐篷漏雨就挪床……不怕孤独枯燥、不畏蚂蟥叮咬、与犯罪团伙斗志斗勇,用滚烫的初心驱散深夜凛冽的寒风,用青春丈量边境的每寸土地!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的民警们一起逆行向前,用行动坚决捍卫国门安全。
无悔!只为追随五星红旗的星光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祖国西南边境成为了抗“疫”的主战场,随着时间推移境外疫情持续恶化,边境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越来越多的“藏青蓝”投身到边境一线执行疫情防控任务,长达700余天的坚守,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移民管理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有一批生活物资要出境,务必做好查验监管!”面对上级指示,执勤民警立即披上白色战袍严阵以待。面对堆积如山的货物,民警们从容不迫,清点、查验、消杀……秉承着“忠诚为民、担当奉献、专业文明、公正廉洁”的职业理念,仔细查验货物,确保顺利通关,为平安国门保驾护航。
“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和健康码!”
“请您下车配合我们检查!”
“感谢您的配合!请做好相关自身防护。”
高达40℃的高温环境,身穿厚重的装备和防护服,中暑对于民警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来,擦点清凉油,免得中暑了,还能防蚊虫叮咬。”说着民警向灿给随行人员递上了一个小药膏。一边搽一边问:“这边蚊虫很多吗?”向灿说道:“在我们执勤点跟蚂蟥蛇鼠蚊虫作斗争也是一门必修课!”向灿指着前面正在查验物资的民警刘鸿语说道,去年他被蚂蟥咬得都住院了。
去年7月一个炎热的夜晚,民警刘鸿语与同事们结束了一天的执勤后,卸下一日疲惫打算休息,刚躺下没多久,陈伟副队长发现他脖子上流了一滩血,把枕头都浸红了,连忙唤醒刘鸿语,鸿语一下翻身起来,拍掉还在脖子上吸血的虫子,一看是一只已经吸饱血,有手指粗的大蚂蟥,身后的枕头也已被血渗红了一大片,杨明显连忙找来纱布帮着止血。可叮咬后的伤口仍止不住地流血,渐渐地鸿语的嘴唇开始发白,身体也颤抖起来。一看事态不对,陈副赶紧驾车带刘鸿语去医院,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经过医生的及时治疗,鸿语才转危为安。
木噶洋执勤点雨季较长,气候相对湿热,小径上、树叶底、水沟边……毒蛇、蚂蟥,还有被叫作“抱母鸡”的各种小虫数不胜数,执勤民警们每天不仅要严防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还要和各种蛇虫鼠蚁作斗争。咬得多了,大家都学会自我调侃了。
“网上说,蚂蟥喜欢咬血液干净的人,看来我的血很干净啊,这周连咬我四五口了!”民警杨路波说道,惹得执勤点的民警和解放军战士哈哈笑作一团。
阳光越过简易的屋檐,如约照耀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戍边卫国”四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相映下闪闪发光。这何尝不是木噶洋疫情防控联合执勤点的执勤民警们的内心独白?
微风拂过,给身穿防护服的民警带来一丝清凉,蔚蓝天空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中缅18号界桩旁驻守着一支永不后退的“国门铁军”——移民管理警察,他们追随的光芒,是五角星的星光!
向前!做边境线上的“孤勇者”
随着夜幕降临,一天的执勤工作落下了帷幕,雨伴随着山风淅淅沥沥地落下来,驱散了白日许久的闷热,一滴、两滴……在板房前的水洼里划出一道道涟漪,周围的一切随即安静了下来。大家一起围坐在篝火旁,手捧一碗热乎乎的骨头汤,在欢声笑语中互诉衷肠。
“下雨天可不能睡得太死,要小心滑坡和泥石流。”民警谢金德提醒大家道。之前的执勤点在抵边的界河旁,去年8月,受暴雨影响执勤点周围山体松动,滑坡、泥石流接踵而至,接连的暴雨也让执勤帐篷不堪重负。经站领导研究讨论后,将执勤点后撤1公里,修建了执勤板房,并接水架电,完善执勤设施,尽最大努力改善执勤条件,让民警们在下勤后能有个相对舒适地生活环境。
2021年8月12日,木噶洋执勤点迎来了那年最大的一场暴雨。
执勤民警接到驻地群众的求救后闻汛而动,迅速营救因泥石流受伤的群众。赶到现场时,发现一辆施工的皮卡车被泥石流从公路上冲出百米开外,车身淹没在泥潭里,驾驶室一侧受损严重,车身四周被树枝包围,车内驾驶员陷入昏迷,情况十分危急。
见状,执勤一队副队长陈伟带领民警李嘉城、辅警尚给灯迅速开展救援,并与现场群众合力将被困驾驶员转移到2公里外的安全地带,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最终转危为安。
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两年多的时间,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全体民辅警累计检查车辆6486辆、17583多人次,无一遗漏差错……查获“三非”人员63人、劝返涉疫重点地区人员46人,参与破获“5.17”走私牛、“10.18”毒品案、“10.24”炮弹组装件等案件,教育宣传群众120余人次,协助拆除界河便桥1座。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练,始得玉成。畹町边检站木噶洋执勤点是千千万设立在边境一线卡点的缩影,它们由点到面,铸就抗“疫”铁关,坚决将病毒阻隔在外,守护国门安全。
以生命赴使命,以挚爱护苍生,以寸心报家国。逆向而行的一抹抹“藏青蓝”“橄榄绿”“天使白”“志愿红”……90后的他们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只因身后万家灯火,他们不畏困难、逆行向前,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中,他们将孤独研成墨,以足为笔书山河;他们把寂寞当做歌,以忠为意写初心,竭尽全力守卫祖国边境,做边境线上的“孤勇者”!
幕帘垂下、繁星闪烁,空旷的山谷里,山风与虫鸣为这群“勇士”低声吟唱,在平静如流的岁月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在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里,他们默默燃烧自己的青春,让青春之光始终闪耀在边关“疫”线。
来源: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
通讯员:万仁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