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听广播剧,三天,沉浸式追剧。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人,故事里的河田镇就是我家乡,里面的人物仿佛就是我的父辈、祖辈们。他们骨子里透着坚韧和担当,他们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念如此强烈。感谢这部广播剧,让他们的奋斗被听见、被知道。”8月5日,广播剧《不负青山》第三集播出后,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广播剧不负青山#话题下留言。
(广播剧《不负青山》海报)
8月3日至8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剧《不负青山》在中国之声播出,央视新闻、云听、央视频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很快带来大范围的“追剧热”,线上线下联动不停,热度表现亮眼。现实题材广播剧再迎“高光时刻”。
重大主题创新表达 用好故事鼓舞人心
广播剧是根植于广播媒体属性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其魅力在于“尽在耳边”的沉浸式享受。剧作家曹禺曾说,“广播剧的生命,在于它有独特的个性,给听众留下了广阔天地。”作为一种诞生近百年的广播节目类型,近年来,随着音频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广播剧再燃生命力,更多作品打破既有创作格局,展现了更为远大的抱负和胸怀。
广播剧《不负青山》以福建省长汀县的绿色嬗变之路为题材,生动再现了福建长汀人民治理水土流失、推进乡村振兴,让“火焰山”变“花果山”、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奋斗故事。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广播剧《不负青山》的主题正着力于此: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期待、凝聚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更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广播剧《不负青山》在剧本创作上不盲目求“大”,而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人”出发,以真实的个体经历呈现乡村巨变,以“家国同构”的创作思路展现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剧作以一种现实主义的勇气,直面村民在改变家园环境中遇到的困境,不回避矛盾,真实、真诚。看似聚焦“南村”故事,实则见微知著,完整记录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场生动实践。更为难得的,编剧在创作中关注真实生活中的烟火气,着墨于描绘家长里短,乡村图景,让受众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网友评论:被故事的细节与诚意圈粉,心被捂热,满是力量。这恰是剧作的初衷:让“听剧人”不再置身局外,而是主动走近故事,感受时代的脉搏。
化优势资源为优势口碑 差异化内容突出重围
广播剧《不负青山》立足自身优势,坚持音频思维,依托“声音大腕+高品质剧作”经典模式,邀请多位知名演员、配音大腕演绎剧中角色。
演员阵容上,力邀冯远征、徐帆、唐烨、严燕生等著名演员、话剧演员及商虹、赵岭等多位优秀配音演员主演。他们用声音刻画鲜活的人物,赋予角色生命。特别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冯远征、徐帆等几位知名演员的加盟,引发了网友们“戏剧人跨界广播剧”的热议,吸引、带动了一批年轻受众对广播剧的关注。
(广播剧《不负青山》演员阵容)
(演员徐帆演绎剧中人物林水秀)
(演员冯远征演绎剧中人物林木生)
在制作技术上,广播剧《不负青山》采用最先进的制播技术,通过演播、音乐、音效等丰富的声音元素塑造人物、营造场景、讲述故事,让听众获得“声”临其境的艺术享受。不少网友留言:简直是声音大片、声音饕餮、耳朵极度享受......
(广播剧《不负青山》录制中)
可视化产品助力融合传播 打造突破圈层的影响力 征服年轻受众
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广播剧的价值应如何被认知?广播剧的生产流程正在重置,从主题策划、内容录制到传播途径等环节都在发生变化。创新,是广播剧延续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没有创新,就没有广播剧的未来。
2021年,中国之声创作推出《大凉山》《到延安去》两部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广播剧。两部广播剧在策划、录制、宣推的不同阶段,顺应“90 后”“00后”年轻人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和思维方式,依托不同的媒体平台,推出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新媒体产品,极大拓展广播剧产品的外延和内涵,更全面立体呈现广播剧的艺术魅力。广播剧《不负青山》也延续、升级了这些探索。
“广播剧录制慢直播”。以往,受众欣赏到的都是广播剧完成的“结果”,广播剧慢直播,则打开思路,将广播剧生产线的过程展现给受众,这极大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广播剧录制时,主创团队采用时下流行的“慢直播”形式,在视频平台推出全程“慢直播”及主持人探班直播。对广播剧的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展示,对录制幕后的花絮等进行妙趣横生的采访和解读,让广大网友成为“云监工”,见证一部广播剧诞生的台前幕后。这也是互联网平台首次针对广播剧的录制过程推出慢直播。
“可视化广播剧”。改变只能“听”无法“看”的缺憾,中国之声创新表现手法,将录制记录剪辑为“可视化”广播剧。广播剧上线时针对不同平台属性推出不同版本,音频平台上线音频纯享版,视频平台则推出“可视化广播剧”,在“看得见的广播剧”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演员的演绎创造,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广播剧录制慢直播”、“可视化广播剧”是符合新媒体属性的创新模式,自去年中国之声开拓性的尝试后,广播剧业内竞相效仿。这种适配媒体融合语境开创的“可视化”产品,在网生代受众中引发讨论,极大地丰富了广播剧的传播路径,给新受众新选择,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广播剧录制慢直播《一部广播剧的诞生》海报)
(广播剧录制慢直播中)
(广播剧可视化产品“看得见的广播剧”展示)
此外,中国之声依托广播剧主题,推出“不负青山 绿色行动”线下活动,在故事原型地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内开设200亩区域,立牌设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公益林,号召听众网友通过收听收看广播剧、参与新媒体平台互动,免费领取树苗,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种一棵树,添一片绿意盎然;出一份力,护一方绿水青山”,公益活动地落地同时也让广播剧《不负青山》的影响力“破圈”,在实地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