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发展也不断迎来新机遇、新挑战。从之前的云计算、AI到今天的元宇宙,当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发生融合时,所产生的数据量、算法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海量算力需求不可避免。目前,数实融合已经成为国内一个巨大的产业机遇。
数字时代,美丽经济新世界
从1994年诞生至今,中国互联网行业已迈入第28个年头。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主体,近“而立之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结构性地迈向更健康的模式,回归以用户价值、科技创新及社会责任为中心的本源。
展望未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互联网企业在如何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国家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的天性。
早在先秦时代,《吕氏春秋》就表达了在春风吹拂时节,凤凰圣人皆来至的期望。到了近现代,科技进步推动着经济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刷新,而憧憬也更加活跃,并出现了对美丽新世界的展望。
从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头来看,人们有理由乐观。在过去几年里,全球数字经济增加值连续以5%以上的名义速度增长,显著高于全球GDP的名义增速。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监管体系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效果卓著。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时期,我国的数字化监测发挥了巨大作用,譬如,到2020年底,全国“健康码”累计使用达到600亿次,“通信行程卡”查询达到54亿次。可以预计,数字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新引擎,而数字领域硬科技及应有场景也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突破。
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变革速度指数化等新特征。数字经济最大的资源和要素无疑就是数字和数据。通过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把消费、生产、服务过程中所创造的数据变成生产要素,从而提供新服务、新应用,这就是数字产业化。
另一方面,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虽然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但资产属性尚未充分体现,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完成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变现”过程,才能达到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是资源,价值巨大。然而硬币另一面则是,数据安全作为风险隐患始终如影随形。
因此伴随着对两地数据应用与交易的深入了解,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依然是无法绕过的话题。围绕终端、网络、平台、应用、数据,强化“防御、监测、打击、治理、评估”五位一体的动态防护能力。
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全生命周期,构建新技术风险评估体系,打造服务产业本质安全的智能监管设施和态势感知平台,增强运行监测和分析预警能力,构建弹性安全防护体系。
环境趋势激发数字经济动能
全国政协5月17日在京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这场高规格、重量级的会议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做大做强中国数字经济。
近10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会议,29位委员、专家在会上发言,140多位委员通过委员履职平台发表意见。委员们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大国地位稳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要厘清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运营权、收益权等权利,建设更为安全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
要加强统筹协调,创新监管方式,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在保障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鼓励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进程。
数字经济因其特殊的制度性安排,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从微观企业来看,数字经济不断改写企业组织形式,而组织架构日益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使得企业与市场、生产与流通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
从宏观经济来看,正是这些制度、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所有这些制度变化,都可从学理上归结为制度的突破与建构。
深刻理解数字经济的制度突破与建构,成为数字经济规范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制度突破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供需匹配效率。一些平台企业最大限度地扩展现有的监管规则边界,并在现存政策之外开辟新的市场空间,由此提高了经济效率。但也产生一些问题,譬如劳动关系不稳定,有的岗位由正式工变为打零工等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政府监管的逐步规范,数字经济制度建构不断完善。近年来,不断弥补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制度漏洞和市场失灵问题,在反垄断、数字营商、数字素养、数据保护等方面,出台了诸多规范性政策。同时,监管政策涉及的内容或领域越来越细致,逐步涵盖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政策规则体系尚未建立,整体性制度框架和重点领域规则存在缺失,数据权属、数据权益、数据资产入表等数据开发利用的难点问题缺少上位法规范,数据要素市场改革优化需要更加具体的制度设计,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应用的合法性、规范性需要进一步明确。
数字经济模式虽尚不成熟、技术标准架构尚在探索、产业链价值链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但也为我们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提供了一个“窗口期”。
在此基础上,数字经济的参与程度还可以继续往“深”里走:既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底层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性;也要推动形成和扩大数字“朋友圈”。
数字经济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支撑
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2020年直播电商销售总额仅为60亿美元(约381亿人民币),而同期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了超1.2万亿元。巨大的蓝海,冲击了无数资本的目光。
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变革速度指数化等新特征。
“数字工匠”成为热词。它是指数字经济领域各类型、各层次的技能人才,既包括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人才,也包括数字经济领域内的优秀一线技术工人。
数字经济的大门不断开启,数字化应用人才还需大力培养。
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匠,数字时代的“数字工匠”不是普通技术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员。他们是将3D技术及数字化思维应用于设计、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推动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转型升级。
上天入地,城市交通呈现“三维立体解决方案”;轻轻一点,为顾客定制的汽车“漂浮空中”“触手可及”;输入指令,刚画好的漂亮彩盒立刻打印成型……在全国3D大赛的决赛现场,令人“脑洞大开”的设计制作,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数字工匠”的广阔天地。
应该看到,数字经济的应用很广泛,不能矮化成“买买买”和娱乐化,数字技术也可以“硬核感”“工业风”“黑科技”,互联网企业巨大的算力、AI技术、大数据等数字产能,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支撑。
近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希望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简单说,"数"为数据,"算"为算力,也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计算能力。东数西算简而言之,就是建设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和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进行存储与计算,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这一工程被认为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覆盖门类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众所周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生的海量数据对算力需求愈发迫切。然而,土地、人工成本较高,能源及电力需求紧张,早已对数据中心的发展形成了直接制约。
与东部不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空间广阔,气候四季风光水煤等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无论是地理成本还是土地、人力成本都远低于东部。在西部建设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可谓发挥其资源优势所在,因此东数西算将算力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分配,真是全国一盘棋思维的体现。
相比于提升算力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战略腾挪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一样,置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来看,东数西算更会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打造更多经济增长级的考虑,东数西算最直接的当属正是拉动西部地区的新基建投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当数据中心向西部集聚之时,与数据相关的数字经济的产业也就有了萌芽乃至发展壮大的可能,这将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可能。
如今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这背后就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根据预测,国内对算力的需求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大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包括我们正在拼命建设的5G和千兆城市,没有他们,我们国家现在积极推进的数字化转型就不可能成功,而我们寄予厚望的数字经济发展也会失去动力来源。
谁将获得蓬勃的动力,就必须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而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数字经济产业会达到新的高度,带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也就正式宣告着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底层架构的大规模建设已经拉开了规模。数字经济的第一抓手带来一波新基建,有机构预测东数西算工程未来五年或将带动每年数千亿元的投资。
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出现,可能会在当前的全新环境中,进一步激发那种思维和思想。当然,国际上也有一些偏于保守和谨慎的声调,但是我们认为,数字经济的价值在未来将会进一步凸显,它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本文由官媒采访报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