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1 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承办的“首届精神卫生中西医协同发展大会暨2025首都国医名师王彦恒教授学术交流会”在京隆重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西医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西协同,身心同治”主题,共探焦虑、抑郁等高发心身疾病的创新诊疗路径。

在此次会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杨秋莉教授发表了以《从中医心理学视角谈心身疾病的诊疗》为名的学术演讲,引发了全场专家学者的热烈共鸣与深度探讨。

作为长期深耕心身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杨秋莉教授创立了“五态人格理论”。这一成果通过标准化的“五态人格测验”,将人格系统划分为太阴型、少阴型、少阳型、太阳型、阴阳和平型五类,且每种类型对应独特的生理特质、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不仅能快速、科学地辨识个体心身特征,还为后续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精准量化依据。

为了便于理解,杨秋莉教授在演讲中还结合了经典人物形象展开生动解读:太阴型的林黛玉多愁善感、敏感内敛,易因忧思过度导致肺气亏虚,对应《素问》“忧伤肺” 理论;临床常见失眠、胸闷等症状;少阴型的诸葛亮深谋远虑、沉稳克制,过度劳神易引发心脾两虚;太阳型的张飞性情刚烈、急躁易怒,长期怒而不发易致肝气郁结,相关研究显示此类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概率显著高于常人;少阳型的沙僧忠厚老实、沉静寡言,情绪压抑易导致气机不畅;阴阳和平型的猪八戒活泼外向、心态平和,但需防范饮食不节引发的脾胃失调。她强调,五态人格无优劣之分,但不同类型对应明确的情志致病风险,这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逻辑。
在综合干预的过程中,杨秋莉教授提倡通过人格与体质进行针对性治疗,整合传统文化、音乐、舞蹈、针灸、耳穴按摩、药浴等多元干预手段,制定饮食、运动、心理等个性化调养方案。例如针对少阴型人格的劳神问题,可通过针灸神门穴、百会穴舒缓心神;针对太阳型人格的肝气郁结,辅以疏肝理气的中药方剂与情绪疏导技巧,充分践行中医“治未病”理念。

杨秋莉教授的中医心理学视角对参会人员极具启发,这一提倡也为精神卫生领域的中西医协同实践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参考范式。她的分享不仅打破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诊疗思维,还推动了行业从“对症治疗”向 “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调养转变。
杨秋莉教授最后特别强调,“中西协同”并非简单叠加,而是理论互补与技术深度融合。针对不同五态人格类型的情志特点与健康风险,结合身体指标检测(如血压、心率、免疫功能指标等),不断优化干预手段与周期,才能确保每一次干预都能精准命中健康需求,真正实现“身心同治”,为不同人格类型人群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这种创新既发挥了现代医学精准干预的特点,又彰显了中医整体观的独特价值,为心身疾病治疗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广的新路径。

此次演讲不仅让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心理学、医学技术深度结合,体现融合程度,同时也为中西医协同发展注入了实践动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