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精神卫生中西医协同发展大会上,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李丽单主任系统阐述了“中西协同、身心同治”的临床进阶路径。她围绕“中医理论精准落地”与“心理干预深度融合”两大核心,为未来诊疗实践指明了关键方向。

方向一:推动中医理论精准落地,构建可复制的诊疗依据
李丽单主任指出,首要任务是深化中医理论在精神心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需将中医“心神主情志、脑神统摄精神”等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病理诊断相结合,实现“五脏神、脑神思想”的精确落地。此举旨在让传统理论不再停留于宏观指导,而是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具体诊疗方案,为中西协同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方向二:打破“重药物、轻心理”局限,实现全程化身心同调
其次,必须深化心理行为指导与临床诊疗的融合,彻底打破“重药物、轻心理”的传统局限。她强调,应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定制干预方案:例如,对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在药物干预基础上融入“情绪ABC理论”引导与家庭行为训练;对产后抑郁患者,则结合中医“疏肝解郁”调理与正念冥想指导。通过将心理行为干预贯穿“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才能在缓解生理症状的同时,根除心理症结,最终实现“身心同调、标本兼治”的协同价值。

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双轮驱动,李丽单主任所勾勒的实践路径,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更昭示着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让融合诊疗既有科学的精准,又充满人文的关怀,最终成就真正有温度的医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
在国家持续推进金融普惠化与共同富裕进程的政策引导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再迎新进展一、政策引领落实规划精神 提振消费信心《“十五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