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开学季,家长总希望把孩子“调”到最佳状态,可有一部分孩子却在秋天被“调”到另一个频道——眨眼、耸鼻、清嗓子、甩胳膊,动作此起彼伏,课堂成了“舞台”。医学统计表明,9-11月是儿童抽动症就诊的小高峰,西南儿童医院开学后门诊量环比增加,其中多数为复发患儿。西南儿童医院专家表示:“秋季抽动频繁并非错觉,而是多重诱因叠加的结果。”
为何秋季抽动易高发、易复发?西南儿童医院专家从四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是昼夜温差大,呼吸道黏膜干燥,链球菌、流感病毒活跃,感染后免疫交叉反应可直接诱发基底节功能紊乱。 二四秋季蒿草、尘螨浓度高,鼻塞-缺氧-脑皮层兴奋性升高,成为抽动的“点火器”。三是从假期切换到快节奏课堂,作业、考试、同伴比较三重压力齐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抽动像“减压阀”被冲开。四是屏幕蓝光抑制褪黑素,熬夜写作业和打游戏,睡眠碎片化使大脑“制动系统”失灵,不自主动作增多。
抽动对孩子学习影响大!西南儿童医院专家表示,孩子频繁抽动会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下降;手部抽动严重还会影响孩子写字力度,忽大忽小,作业速度下降;若遇到同学模仿、老师误解,贴上“怪小孩”的标签,对孩子心理影响非常大。此外,抽动症孩子50%会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危害更大。
对此,西南儿童医院针对孩子具体情况,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案,将西医神经调控、中医脏腑调和与心理重塑融为一体,实现“控制-巩固-防复发”全程管理。首先精准分型,通过专家面诊和专业检查评估,进行精准诊断;其次快速制动,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集中系统控制抽动症状;第三,通过中医调脏:肝亢、脾虚、阴虚三证分型,中药、针灸、推拿等,配合控制症状;四是心理重塑,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沙盘、绘画等帮助抽动症孩子打开心扉,提升自信。
“秋燥和开学压力,抽动在这段时间非常易反复,家庭管理很重要。”西南儿童医院专家提醒并给了家庭管理建议——“三控三减”:
1. 控环境:室温20℃、湿度50%,晨起开窗10min,加湿器每日6h,防干燥诱发清嗓、眨眼。
2. 控感染:流感疫苗9月完成,外出戴外科口罩,回家生理盐水洗鼻,班里有发热同学当晚口服免疫调节剂一次。
3. 控屏幕:作业用纸质,网课投屏≥50cm,每日电子总时长≤1h,21:30熄灯,蓝光眼镜写作业时佩戴。
4. 减过敏原:床品55℃热水周洗,毛绒玩具“真空封存”,蒿草季下午4点后暂缓户外运动。
5. 减刺激饮食:巧克力、可乐、含色素零食“零库存”,晚餐忌辛辣,睡前2h不进食。
6. 减心理触发:家长用“忽略+替代”原则,抽动当下递书本、折纸转移;每周三设为“无批评日”,睡前亲子冥想5分钟。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不该成为抽动的“多事之秋”。西南儿童医院用循证医学与千年中医智慧并肩,为每一位孩子校准大脑节律、唤醒专注与自信。一起携手,把不自主的“小动作”留在昨天,把自主的精彩人生还给孩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