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产品力”定义已突破建筑品质、户型设计等传统维度,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精神需求满足,正成为房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建发房产近期启动的“感恩遇「建」 美好共赏” | 2025遇「建」艺术节活动,折射出行业在社区运营层面的新探索。
从行业背景来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与居住理念迭代,对居住的需求已从有房住转向住得好、有温度。人们不再仅满足于物理空间的功能性,更期待社区能承载情感交流、精神滋养与文化认同,这一需求转变推动房企从空间建造者转向生活服务商,建发房产的遇「建」艺术节正是对这一行业趋势的直接回应。
从活动设计逻辑看,“全民参与+专业引领”的双重特性具有行业借鉴性。全国业主艺术创作大赛围绕建筑、园林、空间、生活四大维度,将社区日常场景转化为艺术素材,通过激活居民主体意识,打破社区文化活动单向输出的传统困境。过往多数活动中居民被动参与,难以形成持续影响,而此次活动由业主亲历并创造,既提升居民归属感,也让社区文化具备自我生长活力。

属地化活动中,全国专业艺术专场(音乐会、歌舞剧等)与社区社群活动(采风、书画雅集等)的结合,实现了高端资源下沉与日常需求满足的平衡。这一分层设计,避免了一刀切弊端,为不同需求居民提供适配路径,对行业同类活动有直接参考价值。

从行业趋势看,文化赋能社区已是必答题,但实践中仍存痛点。部分房企将活动视为营销噱头,缺乏持续性;部分活动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对比之下,建发房产的遇「建」艺术节联动房开、物业、商管等多板块,形成跨部门协同机制,保障了活动连贯性,也为后续常态化开展奠定基础。
不难发现,建发房产此次的遇「建」艺术节活动以东方美学为核心线索,契合了行业文化自信导向。此前房企多在建筑外观、园林景观等静态层面融入传统文化,而此次通过居民创作记录东方美学元素,将传统文化从建筑符号转化为生活体验,为行业解决传统文化落地难提供新思路。
不过,单一活动效果仍需时间检验。活动后如何将居民作品转化为社区文化资产、如何基于邻里关系构建长期运营体系,既是建发房产需面对的问题,也是行业共同课题。唯有将共创模式固化为日常机制,才能实现文化赋能社区的长期价值。
总体而言,建发房产的遇「建」艺术节精准踩中行业转型节点,证明文化赋能社区能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强房企竞争力。行业需以此类实践为起点,探索更多可复制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推动房地产从“规模竞争”迈向“价值竞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11月19日上午,一场充满温情的便民服务活动在共和新路街道727社区内温暖开展上海六一儿童医院走进共和新路街道727社区,爱心便民服务暖人心活动伊始,便吸引了大...
第一次跨国海运搬家,是不是感觉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别担心!这份超详细的「海运搬家全攻略」来啦,附上直观流程图,助你从新手秒变行家~?避坑秘籍:4步选出优质海运公...
2025年11月,第91届全国药品交易会暨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简称2025南京药交会)在南京举行,一场 “以制药之心酿酒” 的跨界创...
2016 年前后,中国家庭教育市场虽逐步升温,但行业痛点已显:多数机构或聚焦孩子 “行为矫正”,忽略家长教养方式的根源影响;或仅做家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