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融合与数字传播双向赋能的新时代背景下,YY直播“宝地奇旅计划”持续以镜头为笔,描绘出一幅幅地方文化与产业振兴交融的生动图景。
11月6日,欢聚传媒旗下艺人高俊杰带队走进海南三亚,开展了一场以“黎族非遗 方寸之间的产业动能”为主题的直播,带领全网观众探秘黎陶、黎锦、竹藤编等珍贵非遗技艺,见证它们从文化传承走向产业振兴。
黎陶工坊:千年技艺焕发产业新生
直播首站来到海南三亚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非遗工坊,工坊内,各式黎陶制品琳琅满目,日常用具、艺术摆件等各具特色。
高俊杰与三亚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承基地项目总监董佳佳一同体验制陶过程,从拉坯、到塑形,每一步都凝聚着匠心传承。“小小的黎陶,不仅承载着黎族的文化记忆,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金钥匙’。”董佳佳介绍,目前工坊已吸纳20余名本地村民工匠,通过学习黎陶制作技艺,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工坊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国内外,2024年一年销售额超二百万。此外,“非遗进校园”“研学体验”等活动也持续为黎陶技艺注入年轻血液,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黎锦与竹藤编:指尖艺术织就致富之路
离开黎陶工坊,直播镜头转向黎家乡情非遗产业园。在这里,黎锦织造与竹藤编两项非遗技艺同样展现出强大的产业潜力。
黎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誉为“纺织史活化石”。黎族藤(竹)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家乡情非遗产业园董事长胡澜芳说:“如今,这项技艺通过创新设计,融入现代服饰、包袋与家居饰品,将传统图腾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产品受众不断扩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也解决了当地很多妇女的就业问题”。
随后,高俊杰体验了竹藤编制作过程。看似简单的编织,实则考验着手艺人的耐心与技巧。近年来,当地利用丰富的竹藤资源,开发出篮子、桌椅、收纳盒等实用器物,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更切实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文旅融合:非遗成为景区“流量密码”
直播最后一站来到充满黎族风情的保亭槟榔谷景区。在这里,高俊杰品尝了鹧鸪茶、山兰酒,并欣赏了鼻箫等传统乐器演奏和民歌表演。在《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中,竹竿舞、打碗舞等传统表演引得观众连连点赞,景区内设置的非遗体验区更是让游客在游览之余,亲手参与黎陶、黎锦制作,深度感受非遗魅力。“文旅+非遗”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景区吸引力,每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也为周边的非遗工坊与合作社带来持续订单,形成“文化传播—游客体验—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

YY直播“宝地奇旅计划”自启动以来,已陆续走进北京、广州、潜江、重庆等地,围绕“文化奇旅”“宝藏奇旅”“风光奇旅”等四大主题,创新直播形式与互动体验,推出了多场高质量直播,助力众多小众文化宝藏走进大众视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