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地里的秸秆要么烧了污染空气,要么堆着占地方,现在企业上门免费收,还能变肥料、变燃料,真是既环保又省心!” 近日,在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二村的农田里,看着农机手熟练地将玉米秸秆打捆装车,村民何振云的脸上满是笑意。这生动的一幕,正是老窝镇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将昔日田间“废弃物” 转化为乡村振兴“绿色财富”的鲜活缩影。
近年来,老窝镇积极响应召陵区委、区政府要求,主动探索,通过构建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推动多元化、高值化利用模式,让昔日田间废弃物通过全链条循环利用,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财富”,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政企协同筑链条,龙头引领促转型。今年3月,在老窝镇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积极引导下,镇政府联合区农业龙头企业——漯河市林东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并与多家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共同推广秸秆循环利用与机械化打捆模式,建立健全“秸秆离田-集中储存-生物颗粒”一体化模式,破解秸秆处理“散、乱、难”难题。
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漯河市林东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000万元,引进智能化专业加工生产线,将回收的花生壳、秸秆、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经粉碎、压制等工艺转化为生物质压块、固体燃料棒、生物质颗粒等高附加值产品。公司现拥有4条标准化生产线,每天能处理400吨秸秆、生产300吨颗粒,每天产值在20万元以上,年产能超10万吨,年产值近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多地,并与福建宁德时代、湖北史丹利化肥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已成为区域内新能源材料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
科技赋能提效能,“收储运” 体系更高效。为打通秸秆循环利用 “最初一公里”,老窝镇重点打造高效、规范、安全的 “收储运” 体系:分散收集更便民,全面推广机械化打捆技术,在各村设立临时堆放点,由专业合作社对接打捆、运输团队,为农户提供免费上门回收服务,大幅降低农户劳力与运输成本;集中储运更安全,建设具备防雨、防火功能的标准化收储中心,今年新增 10 套黑龙江高效打捆收储线,单套设备日作业能力达 500-600 亩,7-8 天即可覆盖全镇秸秆处理需求;智慧管理更精准,搭建秸秆资源数字化监测平台,实现对秸秆从回收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数据追踪与动态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多元利用拓路径,“变废为宝” 价值升。依托 “综合开发、多元利用” 策略,老窝镇推动秸秆从 “单一处理” 向 “高值转化” 跨越。林东公司与漯河正大有机肥厂、临颍绿田丰肥业合作,将秸秆粉碎后与畜禽粪便协同发酵,生产高品质有机肥,帮助农户减少化肥使用,降低种植成本。优质秸秆经青贮、氨化处理后,成为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形成“秸秆-饲料-养殖-粪肥-还田”的生态循环链。通过粉碎、干燥、高压成型工艺,将秸秆制成高密度生物质环保燃料,替代传统燃煤用于工业锅炉,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助力企业清洁生产。处理后的秸秆用于食用菌栽培基质、花卉苗木无土栽培,延伸农业产业链。将秸秆作为工业原料,生产环保板材、纸浆、一次性环保餐具,推动绿色制造。
目前,老窝镇已在红石桥、寇营、军李等10个行政村划定试点,每村选取 2000 亩地块推广秸秆循环利用,通过 “宣传引导、责任压实、农社企联动”,让农户共享生态红利。秸秆循环利用不仅让农田更整洁、空气更清新,还为当地创造了收集、打包、运输等就业岗位,带动周边 5 万余亩农田享受专业服务,帮助群众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服务者”转型。
下一步,老窝镇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绿色循环为导向,不断优化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拓宽产业链条,提升资源转化效率与经济效益,努力打造秸秆全量利用、全域覆盖、全程可控的“老窝样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王卫超 何理)
责任编辑:kj015
当前,羊绒服饰消费市场逐步扩大,走向成熟,消费者在选购与使用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惑:如羊绒衫有没有等级?消费者如何清晰判断一件羊绒衫的等级?起球、静电、洗涤等问题应...
近几年,COD在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地区十分火爆COD即Cash On Delivery的缩写,也就是货到付款的意思具体是指卖家基于一个产品落地页,在社交媒体上,比...
随着智能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辅助驾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架构革新:云端与车端的协同赋能安全本能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
11月4日,实达集团(600734.SH)发布公告,拟以18461.42万元现金收购福建数产名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数产名商”)95%股...
2025年11月7日,喜百年装饰与支付宝合作签约仪式在贵阳喜百年超级家居MALL隆重举行贵州省室内装饰协会会长 高磊在签约仪式上指出,喜百年作为贵州家装行业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