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在风光旖旎的中国海南省海口市开幕。全世界115个国家的120多名代表以现场或线上形式参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论坛发来了贺词,前秘书长潘基文为论坛主报告撰写前言,海南省领导到会祝贺,数百位国际组织官员、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和食业界人士共襄盛举。

图: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现场
民以食为天,食事是民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在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13项与食事问题紧密相关。食事问题是全球科学家、政治家的共同关注,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是 “全球治理倡议”提出后联合国支持的一项具体行动。
世界食事论坛原名世界食学论坛,起始于2017年,先后在中国北京、日本大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中国海南举办了四届论坛和峰会。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高举“两个全面治理”的大旗,更加强调对“食者、食物、食序”三合一的整体治理,对世界所有国家的食事整体治理。
在10月19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开幕式上,海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李锋致辞,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图:李锋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宣读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来的书面致辞:“食学的整体性原则为探索人类共生之道指引了方向。唯有认识到社会、生态系统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方能在危机中培育韧性,在多元中凝聚力量。”

图:刘振民

图:刘振民宣读古特雷斯致辞
世界食学论坛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刘广伟介绍了论坛主报告《全球食物系统与SDG报告(2025)》的编制背景与核心亮点。

图:刘广伟介绍报告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共机构和数字政府司司长、可持续发展司代司长朱巨望,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联合国食品法典原秘书长Tom Dietmar Heilandt先后致辞。

图:吴红波

图:常启德

图:朱巨望视频致辞

图:Tom Dietmar Heilandt
本届论坛围绕“以食学整体解决食物系统问题”的主线,共设置七大主题单元,深入探讨“守护人类餐桌”“食物系统与健康长寿”“全球治理创新”“食学教育”等方向,系统探讨食事问题全球治理、食物安全、健康长寿、教育文化与气候生态等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杨小波,世界农业遗产论坛主席Parviz Koohafkan,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专委会主任尹伟伦,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张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杨东,巴西零饥饿研究所副总干事Walter Belik等以及近50位嘉宾围绕上述主题,从生态保护、质量监管、法治创新、制度建设、国际合作等多重维度研讨了食事的跨领域治理。
本届论坛的最大亮点是《全球食物系统与SDG报告(2025)》。据介绍,这个报告由全世界115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编制,旨在拓宽食事治理视野,为联合国2030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报告计划用三年时间制作完成,2025年的报告主题是“食事问题的盘点于应对”;2026年的报告主题是“食事指数生成系统”;2027年的报告主题是“全球食事治理方案”。其中2025年的报告将在论坛上正式呈交给联合国代表。
在《全球食物系统与SDG报告(2025)》中,有许多科研成果属于首次公布,例如“食事问题体系及编码”,首次将混乱庞杂的食事问题梳理成三个分支六个层级的问题体系,并给每个食事问题都赋予了唯一性的身份编码,有利于食事问题研究,有利于与当代科技接轨。

图:《全球食物系统与SDG研究报告(2025)》封面
再如 “世界食事象限图”,首次用人均食物资源和人均预期寿命两条轴线,将该图分割成四个象限区,把世界上195个国家全部按位置纳入,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征与发展方向,以及相互间的食事交流走势。又如在报告中首次提出“食温饱、食丰富、食安全、食长寿、食持续”的“五食”需求理论,并将其与治理能力挂钩,指出当今人类食事问题此起彼伏,其根源就在于食长寿和食持续的治理能力不足。

图:世界食事象限图
正因为《全球食物系统与SDG研究报告(2025)》亮点迭出,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亲自为该报告撰写前言:“食物系统的问题错综复杂,我们需要一个覆盖整个食物系统的综合知识体系。食学就是这样的知识体系。”

图: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为该报告撰写前言
在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上,还将发布《食学术语与框架》国际标准,启动海南“食学教室”公益项目,并举行意大利比萨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暨全球设立食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