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了三天了,要不要赶紧吃止咳药?”“听说咳嗽久了会成肺炎,要不要提前用药预防?” 进入十月,儿童咳嗽进入高发期,不少家长因焦虑陷入护理误区,反而可能延误病情或伤害孩子身体。
误区一:一咳就用止咳药,盲目追求“快速止咳”
不少家长见孩子咳嗽,第一反应就是找止咳药,想尽快止住症状。但实际上,咳嗽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反射,能帮助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盲目使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淤积在肺部,增加细菌感染风险,甚至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家长要分清是不是有痰咳嗽,而大多数孩子的咳嗽都会伴有痰液,这种情况要优先祛痰而非止咳。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易坦静等祛痰药物,这类药物能稀释痰液,帮助孩子顺利排痰,目前也是医院儿科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物,安全性有保障。同时多给孩子喝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进一步促进痰液排出。
误区二:咳嗽就用抗生素,把抗生素当“万能药”
“孩子咳嗽肯定是有炎症,得用抗生素消炎”,这是很多家长的固有认知。但咳嗽病因复杂,过敏、吸入异物、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引发,而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其他类型咳嗽毫无作用。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病,还会破坏孩子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耐药性风险。
家长应先明确病因再用药。若孩子咳嗽伴随黄脓痰、持续高烧等细菌感染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若只是普通干咳或白痰,更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过敏导致,盲目用抗生素只会适得其反。
误区三:担心“久咳成肺炎”,过度紧张乱用药
“孩子咳个不停,会不会咳出肺炎?” 这是家长群里的高频疑问。事实上,咳嗽本身不会导致肺炎,反而可能是肺炎的早期症状之一。肺炎是肺部受到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并非咳嗽“咳出来”的。相反,适度咳嗽能清理呼吸道,有助于病情恢复。
家长无需因担心肺炎而盲目用药,若孩子出现持续发热(体温超过 38.5℃)、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拒食等症状,需警惕肺炎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针对性治疗。
误区四:依赖食疗代替治疗
川贝炖雪梨是家长们熟知的止咳食疗方,但很多人不清楚,不同食疗方子适用咳嗽类型也不同。而且食疗仅能作为辅助手段,若孩子咳嗽加重或持续超过一周,需及时就医,不能依赖食疗延误治疗。医生会根据孩子咳嗽类型、病因,给出药物治疗或护理建议,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总之孩子咳嗽时,家长需保持理性,避免“有病乱投医、乱用药”。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配合科学护理,才能让孩子少遭罪、早恢复。家中可常备易坦静等儿童专用祛痰药物,但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确保安全有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