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圣中医馆的诊室里,常年飘着淡淡的药香。陈风何大夫把三根手指轻轻搭在病人的手腕上,手指上带着四十多年行医积累的力道,眼神里始终是那份专注和慈悲。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中医,手下摸过的不仅是脉象,更是无数被病痛困扰的人生。

他经常说:“百病生于气。”陈大夫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小世界,气机顺畅了,身体自然就调和;要是气机紊乱,各种毛病就来了。所以看病时,他既看病的本质,也看每个人的体质差异,从不死守一个方子。该补就补,该泻就泻,所有的治疗都是为了让人体的气血阴阳重新恢复平衡。这种“以气为先、以人为本”的思路,让他在治疗焦虑抑郁、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疑难杂症时,总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遇到焦虑抑郁的病人,他不会简单地用“疏肝解郁”的常规治法。通过看舌苔、听声音、问作息、摸脉象,他总能找到病根所在:如果是长期压力导致气血不通,就在药方里加上当归、川芎来活血行气;如果是脾胃不好影响了心神,就先用人参、茯苓健脾养胃,再用温和的话语开导病人。很多病人复诊时都说:“陈大夫,吃了您的药,不仅身上舒坦了,心里那口闷气也散了。”
治心脑血管疾病时,他特别注重预防。既用丹参、三七这些中药来活血通络,也会认真参考现代医学的检查报告,根据血压、血脂指标来调整药方。每次看完病,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少油少咸,每天走走,不舒服就赶紧来看。”这些朴实的话语里,满是牵挂。
最见功力的,是陈大夫治疗疑难杂症的本事。曾经有位老太太,便秘多年,吃了各种药都不见效。陈大夫把脉后发现,她这不是普通的热结便秘,而是气虚导致的肠道无力。于是用了补中益气的方子,加了少量润肠的药。三服药下去,老太太多年的老毛病竟然好了大半。老太太的儿子激动地说:“陈大夫,您真是神医啊!”

如今六十多岁的陈风何,依然每天坐诊。桌上的茶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但他脸上的温和笑容从未改变。在扁圣中医馆里,他早已不只是看病开方的大夫,更是病人心中那个“能解决身心问题”的依靠。用半辈子的坚守,他把“大医精诚”这四个字,化作了每一次认真的把脉、每一张精心斟酌的药方、每一句贴心的嘱咐,默默守护着每一位前来求医的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