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25年第42周(2025年10月13日—10月19日)流感阳性率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呈上升趋势,在15~59岁患者中占比上升、仅次于鼻病毒;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显著于北方。流感季已悄然逼近,它带来的不仅是打喷嚏、咳嗽,更是一场可能引发重症的健康考验。

流感不是“大号感冒”,重症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公众常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为一谈,二者实为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普通感冒症状通常较轻,以鼻塞、流涕、咽痒等局部症状为主;而流感往往起病急骤,以高热(体温常≥38℃)、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显着乏力为典型表现,全身症状更为突出。
更值得警惕的是,流感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对特定人群构成生命威胁。据统计,中国在2010-2015年间,每年平均发生约8.8万例与季节性流感相关的生命安全,其中超过一半概率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这意味着,流感对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威胁远超出一般认知。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对比
科学防治“三部曲”:构筑呼吸道健康防线
面对流感与新冠共存的新常态,建立科学的防治体系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病原监测,知己知彼
及时了解当地流感流行情况,在疫情高发期做好个人防护,是有效预防的第一步。
2、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重症率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在流感季来临前接种,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
3、早期抗病毒治疗:抓住“黄金48小时”
一旦出现流感症状,特别是在48小时内,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及时的抗病毒药物治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
抗病毒治疗策略:精准选择,应对多变病毒
在抗病毒药物选择上,除了奥司他韦等常见药物外,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如法维拉韦,已成为应对混合感染或疑似病例的新选择。在2025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中,法维拉韦被首次纳入。该方案明确指出了其对耐药毒株的有效性,在应对流感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权威依据。

法维拉韦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的活性,可从源头上阻断病毒复制。相较于传统抗流感药物,其耐药风险更低,尤其适用于反复感染或疑似耐药的患者。此外,法维拉韦药物相互作用少,对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通常无需调整剂量,为需联合用药的共病患者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的RNA聚合酶抑制剂,海正药业海复康®法维拉韦片具备广谱抗病毒活性,除流感病毒外,也对新冠病毒等多种RNA病毒有效,已被多个国际指南推荐,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新冠大流行改变了流感的流行特征,使其流行模式更具不确定性。未来,流感的科学防控需更加依赖于精准监测、及时接种疫苗和合理的抗病毒策略。公众也要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识别能力,出现高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呼吸道传染病时代,只有科学认知、精准防治,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与家人的健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