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马复教授引领函数主题教学研讨活动纪实
为了深化“教材建设与教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助力全国北师大版实验区的数学教师深入理解数学结构化教学精髓,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2025年10月14日上午,“基于函数主题开展结构化教学研究”的教学研讨活动在青岛爱迪学校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汇聚宁夏、安徽、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市近200位数学教育专家与青岛教师,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聚焦“一次函数的图象”展开深度课例研讨。

本次活动特邀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学科命题指导研制组负责人马复教授亲临指导,与青岛市义务教育数学教研员张荣欣老师参与现场指导,会议由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组核心成员安志军老师主持。
课例研讨:双课时联动,解码函数结构化教学
课例《一次函数的图象》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两位教师基于函数的结构化特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分别完成两课时的教学构建: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的熊晓璐老师执教第一课时,从学生认知结构与已有经验出发,明确研究目标。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生成对函数图象的认知,从一般走向特殊,聚焦一次函数的图象。在本课时的主体部分——一次函数图象的探究过程,学生经历两次特殊化的过程,学习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一类问题、一般结论。通过尝试、交流、反思,感受取值的基本原则和描点连线的逻辑依据,形成对函数图象的系统认知。随后,学生迁移新生成的学习活动经验,自主探究,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巩固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认知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实验学校的朱翠香老师接续第二课时,通过激活学生前一课时认知与经验,提出核心问题:“一般的一次函数图象具有什么特征?”学生借助迁移类比,再次经历“一般问题特殊化”的过程,实现自定研究起点,递进式展开思考。在学生的操作、思考、交流的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观、代数推理等核心素养落地,强化数形结合意识,最终以学生为主体,归纳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
专家引领:马复教授聚焦数学本质,赋能课堂教学

马复教授以“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生“认知内容结构化”为核心,深刻解读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写理念,强调回归数学结构化本质,从“课程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真思考,实现认知的结构化。

马复教授强调:在AI技术飞速迭代、智能水平不断突破的当下,“重要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他援引数学史指出,数学本身是从零散走向结构化的学科,数学的本质即结构化。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促进认知结构化。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并教会学生思考。结合课例,他建议教师通过设问与追问—— “以前研究过吗?”“你能看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其他的也是这样吗?”“什么触发了你这个想法?”等促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发展学生元认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认知跃升。此外,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多元思考,呈现思维条理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思考。

多方联动:教材、教师、学生共成长的一体化实践
本次活动形成“教材建设推动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促进理念落地”的闭环逻辑,课例研讨与专家引领不仅深化了教师对北师大版教材函数内容结构化特征的理解,也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奠定了坚实基础。青岛爱迪学校作为主会场,用精细化工作为活动保驾护航,尽显工作的专业与热忱,爱迪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受到与会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以结构化教学为舟,驶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深海
本次研讨是教材建设与教师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更是结构化教学理念在函数主题中的深度落地。未来,让我们继续以教材为基、以教研为翼,在数学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让结构化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大引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