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由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南强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座谈会”成功召开。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蒋晓明、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付亮、副会长李继坤,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唐松文、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高登,以及强智科技董事长谢飞虹、企业综合事务副总经理徐时红、研发副总经理程鹏、人工智能事业部负责人刘滔、网安事业部负责人谢曦和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深度赋能职业教育,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讨会由强智科技品牌总监黄玉主持。
领导致辞
会上,强智科技董事长谢飞虹对学会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学会长期以来的关心与指导。他表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正迎来从“信息化叠加”向“智能化重构”的关键节点,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育体系的生产方式与服务形态,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强智科技立足于二十余年的教育信息化积淀,坚持“AI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持续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教育智能生态,助力职业院校实现智能化跃升。
蒋晓明会长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相比本科体系更具改革灵活性,是推进产教融合的理想阵地。他深入剖析了“产教融合”政策内涵,强调其不仅是校企合作,更是目标融合。企业追求效益,学校培养人才,二者出发点可协同。他建议企业深入了解学校需求,如校长、教师、学生的真实痛点,实现双向赋能。并指出当前教育评价面临的困境,传统“好与坏”的评判方式已不适用,需通过数据构建学生和教师的精准“画像”,利用AI助力解决“抬头率低”等教学难题,实现个性化教学、个性化评价,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成果汇报
共话“AI+职教”发展路径

强智科技研发副总经理程鹏作《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探索》汇报。提出从从“AI技术”到“职教理解”到“职教场景建模”到“智能应用体系”到“协同创新”,分阶段实现共建生态的目标。并向各位领导介绍了AI在职教领域的四大应用方向:如下图

产品总监张亦俊作《从 “标准化” 到 “个性化”:AI 原生教学平台的育人范式革新》汇报,向各位领导介绍了AI原生教学平台,通过AI+课程建设工具、AI原生作业辅助工具、AI原生考试辅助工具等功能为教师减负。重点展示了数学智能体的构建过程,通过题库标注、模型微调与知识库结合,实现高解题准确率。
人工智能研发总监肖威作《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实践》汇报,介绍了公司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涵盖教学级、开源及科研级产品,并接入国产大模型。阐述基于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框架,提供跨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与师资培训,支撑应用型人才输出。

在交流研讨阶段,副会长李付亮指出当前AI教学的核心在于满足学生需求,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需要建立精准的学生评价与分类体系,并配套差异化教学资源,否则教师难以实施个性化辅导。同时,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协同。
高登院长指出,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存在校企脱节问题:企业难以招到能立即上岗的人才,而学生面临就业困难或缺乏就业意愿。一是因为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技术发展,二是因为职业院校实训条件与案例资源不足,且设备投入更新跟不上技术迭代速度;三是因为教师技术更新压力大,教学与科研负担重。她指出,通过整合教学平台、智能机器人及AI画像等应用,助力学校实现教、学、管一体化,降低教师工作负担,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其他与会嘉宾亦就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前景、所面临的痛点与挑战、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参观展厅
从理念到场景的系统化呈现


来访嘉宾参观了强智科技展厅,现场体验了智能教学、智能管理、智能评价、智能实训室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直观感受“从底座到场景、从算法到课堂、从数据到治理”的系统化能力布局。
强智科技探索以AI技术重构职业教育新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完善“底座—模型—场景—生态”的整体布局,持续优化AI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能力评价等环节的渗透方式,实现“AI技术从教育中来、又服务教育”的良性循环,推动“AI+职教”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