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溪
在全球旅游业复苏的热潮中,一场关于“企业级出行与目的地营销如何转型”的争论正在行业内发酵。传统派认为,依靠长期积累的渠道网络和服务经验,旅游业依旧能稳步前行;而新锐派则强调,数字化与智能化将成为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优耐德(北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集团ToB业务开发与营销管理负责人郄鹏程,显然属于后者。
“技术和市场并不是割裂的两个维度,而是必须融合的双引擎。”在采访中,郄鹏程语气坚定。他相信,在后疫情时代,行业需要的不仅是恢复,更是一次深层的重构。
郄鹏程的职业轨迹,几乎与旅游行业的转型同步。自2012年加入众信旅游集团旗下优耐德以来,他已在企业级出行领域深耕12年。最初,他的职责是帮助公司拓展国际客户和目的地资源;如今,他的角色早已超越了单一销售管理,而是演变为企业跨境出行与市场整合的战略规划者。
在公司内部,他的地位举足轻重。重大合作意向书的谈判与签署均由他亲自完成,这是销售团队能否启动后续业务的关键前提。北京市首都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旅行社总社(北京)有限公司、中旅体育旅行社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合作伙伴,都是通过他的直接推动与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体现了公司对他的高度信任,也凸显了他在对外合作中的核心作用。
但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并不是这些光鲜的合作名单,而是他坚持将技术引入业务管理的努力。郄鹏程主导研发并在公司应用了多项智能化工具,例如“跨境出行需求分析与行程设计辅助系统”、“基于大数据的目的地销售潜力评估与配额调整辅助系统”,以及“跨境企业客户出行方案智能定制与ROI追踪系统”。这些系统的落地,使得优耐德在处理大规模客户需求时,能够更加科学地分配资源,精准捕捉市场机会。
(2025共创·旅业渠道交易展)
“很多人以为旅游行业就是卖线路、签合同,但实际上,它的核心是效率与匹配。”郄鹏程解释道。在他看来,传统的销售模式过于依赖人力和经验,而技术化的手段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
他的判断得到了数据的验证。以携程合作业务为例,2021年受疫情冲击,营业额仅有70万元;而在2023年复苏后,业务额跃升至4800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5800万。显而易见,复苏并不是简单的回暖,而是一次借由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质变。
“疫情带来的是一次深刻的洗牌,企业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ROI。”他说,“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最合适的资源,帮他们实现最优的结果。”
在行业内,围绕“旅游业是否需要全面数字化”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一些从业者担心过度依赖技术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服务温度;但郄鹏程的观点是,技术不是替代,而是增强。“客户需要的是真实可见的效率提升,而不是空洞的口号。”他补充道,“当系统帮客户节省了30%的时间和20%的预算时,他们会感受到技术背后的温度。”
采访中,记者提出一个业内热议的问题:在美国MICE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融入?郄鹏程的回答直指核心——“美国市场强调专业化和个性化,而中国企业在跨境出行和目的地营销上的需求庞大。如果能通过智能化手段缩短信息差,把企业客户的真实需求与目的地资源高效对接,这不仅是市场机遇,也是推动行业融合的契机。”
显然,他已经不仅仅把自己视作一名销售经理,而是行业发展的观察者和推动者。
记者手记:
与郄鹏程的对话,更像是一堂关于“旅游业未来方向”的深度讨论。他的表达中少有空洞的口号,更多是基于一线实践的冷静思考。从与大型旅行社的合作,到数据化系统的研发与落地,再到跨境展会的策划,他展现出的是“跨界融合”的能力。他所代表的,正是旅游行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新平衡的一个缩影——既要保持服务的温度,也要拥抱技术的力量。
责任编辑:kj015